郭崇韬赶忙劝解道:“陛下!罗贯虽犯了桥路不修之罪,但按照律法也不应该定死罪啊。”
同光帝知道罗贯乃是郭崇韬一手提拔起来的,更加气愤回道:“太后灵驾将发,天子朝夕往来,此桥路不修,你说他无罪,过于袒护他了吧!”
郭崇韬说:“陛下以万乘之尊,为一县令而怒,使天下人言陛下用法不平,这都是我这个中书令没有做好啊……”
同光帝见郭崇韬将罪过往自己身上揽,无话可说,愤怒道:“既是公之所爱,那任凭你来裁决吧!”
而后,同光帝李存勖居然当堂拂袖而起,转过屏风便往后宫而去。
一旁的宦官反应过来,立即高喊了一声:“退朝!”
郭崇韬却并未往殿外走,而是追了过去。
宦官们也不敢阻拦,只因郭崇韬同时任职枢密使,也常去往后宫。
郭崇韬跟随着李存勖没完没了地论说奏请,直至皇帝的寝宫——椒兰殿。
李存勖一路上并未回话,直到进了椒兰殿大门也并未言语。
李存勖进门立即回身,瞪了郭崇韬一眼,而后亲自把殿门关了。
郭崇韬一看这情形,便没有进入寝宫之中,同时也闭上了嘴,无奈地离去了。
最终,八月二十三日,罗贯被处死。
同光帝还下令在洛阳县衙府前把他的尸体高挂示众。
同光帝为何会如此恨一个县令呢?
明明是连月降雨导致的道路泥泞与桥梁塌毁,为何会给罗贯治个死罪呢?
自从罗贯将伶官们的帖子给了同光帝,伶官们自然就恨上了他。
伶官们发动宦官、宫女管事们,经常在皇帝身边、妃嫔身边说罗贯的坏话,使得同光帝越来越讨厌这个洛阳县令。
同光帝这一操作,引起了部分激进民众的不满。
民众自发组织在罗贯尸体周围大办白事,就连夜间也有人不顾宵禁的在大街上为其守灵。
同光帝大发雷霆,称这群人是罗贯的党羽,要将这群人全抓起来处死。
郭崇韬这次不敢再出面,怕再次激怒同光帝,便写了一封帖子给冯道。
冯道向同光帝求情过后,虽然免了这群人的死罪,但也都抓进了县衙大牢。
从此,虽然没有人敢再去罗贯的尸首前祭拜,但人们心中也都觉得这青天父母官死的着实冤枉。
然而,还有一人,更加愤怒,几次在皇宫中巡逻遇到同光帝,都想过要与他同归于尽,这人便是罗贯的四弟——罗冲。
罗冲在飞捷军中担任精英骑兵队——从马直的裨将。
而这从马直的都头,名叫郭从谦。
郭从谦乃是李存勖亲弟弟李存乂的养子,能征善战,武艺超群。
郭从谦又与郭崇韬同是代州雁门人,故而,他向来称郭崇韬为叔父。
郭从谦从其叔父那里得知罗贯将被处死的消息后,便立即命人将罗冲控制起来,他太了解罗冲的性格了。
而后,郭从谦对罗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才让罗冲认清了现实。
而罗冲虽然表面答应了郭从谦,但他内心依然存着报仇之心。
李兴垣、独孤薇、欧阳震山、长孙颖、马霆、姜亦琳、藤原雪都趁着罗贯的白事期间,去祭拜过,而后,几人一同去看望了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