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议和。”卢象升极为沉重地点了点头,神情严肃。“知晓此事的人很少很少,就连我,也就是不久前才知道的。”
“……师父,说实话,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杨煦想了想,极其艰难地道。
这话也是很正常,素来卢象升就是一个骁勇的汉子,他勇往直前这么些年,杀了那么多敌人,从未胆怯过。就算是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要和谈。最多也只是暂时撂下担子,回去奔丧而已。
现如今他提起议和,是什么意思?
“当然不是我要议和。”卢象升叹气,“这主意是杨嗣昌提的。”
“杨嗣昌?”杨煦一呆,随即又反应过来。若是杨嗣昌提的,那也难怪了。他想了一会,道:“九年的时候,他被皇上任命为兵部尚书,就是他提出的‘大明若亡,必亡于流贼’……是吗?”
“是,就是他。当初也是他提出‘四面八隅,十面张网’的战术。”卢象升道,“皇上很是喜爱他,只恨用杨嗣昌太晚。”
杨煦听着卢象升淡漠的语气,小心地问道:“那皇上……是答应了?”
“难说。”
“……何意?”
“皇上毕竟是皇上,这和谈乃是大事啊。”卢象升睨了他一眼,“你忘了大明祖训了?”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这虽然只是和谈,实质上可却不是这样的。若是真的和谈了,谁知道双方会签定下什么条约呢?也难怪皇上要慎重考虑了。
杨煦努力在脑海之中回忆着杨嗣昌的主张,试探地问道:“杨嗣昌的意思是,想要先和皇太极和谈,然后全力以赴解决内部农民起义?”
“正是。”卢象升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据说是他给皇上讲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事。”
“刘秀和匈奴先议和,平定国内。然后忍着这口气,等待数年就派汉军出塞,打跑了匈奴。”杨煦若有所思一般,心中隐隐有些赞同他的话,但是自己的师父就在面前,所以没有表露出分毫。
按如今的局势,其实也是唯一最有效的办法了。
虽说如今清军人数不多,可是他们都是骑马打天下,战斗能力却很强。我军或许在人数上比他们多了不少,可是真正能打的,其实和他们也差不多。
唯一的优势或许就是明朝的地形,几个山口加上孙承宗的关宁防线,不说打败对方,但是维持着现状,然后勤加练兵,也不是没有剿灭清军的可能性。
只是可惜,大明朝不是只有清军这样的外患。本来就没什么兵,还要分出一部分对付这些农民起义。于是拆东墙补西墙,不但清军没打跑,现如今这农民起义也是半死不活的。
其实杨煦和卢象升还是不一样的,卢象升远远比他执着多了。
他是真的气馁过,因为实在是有太多次,再围个几天就能够将这些起义军头子剿灭,可是偏偏又被临时调去杀别的敌人。
喜欢翔凤归梦榻请大家收藏:翔凤归梦榻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