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多吉还是出了名的大力士,曾经单挑了十几名吐蕃军士,这在吐蕃军队中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尽管如此,出生于底层的多吉在东米赤加手下出任副将十余年,始终没有机会自立门户,这令多吉十分的苦恼,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这一次,多吉庆幸自己被推荐出任沙州兵曹参军,这在其他副将看来,可是难得的殊荣。
东米赤加得到了兵曹与户曹的控制权,脸上不免有些得意,武媚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却打着另外的盘算。
只见武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
“将军大人,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守大人有话不妨之言!”
“赞普同意建立沙州太守府也从一定程度上承认文治沙州,如果我们的衙门主官由武将担任,恐怕并不利于沙州的治理。”
听了这话,东米赤加微微颔首,他同一武媚的看法。
如今吐蕃已经得到了两个重要的衙门,剩下的衙门主官任命也就没有争夺下去的必要了。此时的东米赤加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附和道:
“太守大人所言在理,兵曹及户曹都已经由武将担任,那么剩下的各部衙门主官就全凭太守大人做主,希望太守大人推荐的人选能够胜任!”
“这个自然!”
“本将军还有一个想法,既然是沙州太守府,那么各部的主官能否从沙州其他两大家族之内挑选青年才俊出任。”
“这样德高望重的人物出任地方官,相信对沙州百姓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增加,不知太守大人是否同意本将军的看法?”
此话一出,武媚也觉得合情合理,同时也暗自佩服东米赤加的智慧。
如果真按照东米赤加的意见,那么沙州的荣家以及李家都将有人选担任地方官,这从一定程度**沙州包含武家在内的其他家族全部与吐蕃人绑架在一起。
武媚转念一想,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低声说道:
“将军大人所言在理,可是其他家族对吐蕃戒心已生,恐怕不会轻易的出任地方官!”
“哈哈哈,这个就不需太守大人费心了,本将军自有安排。”
“哦?将军有何计划?”
“沙州长史及司马、礼曹参军、刑曹参军、吏曹参军、工曹参军共计六人没有合适人选,本将军自会在其他家族中寻找合适人选出任!”
“将军大人不必着急,下官有长史及司马的人选,那就是对下官有师徒之情的李靖与尉迟恭二人。”
“长期以来,二位师傅均是下官的授业恩师,下官初任太守一职,离不开二位师傅的协助,因此长史与司马两职就有这二位师傅出任!”
听了这话,东米赤加站起身来,朗声大笑道:
“原来太守大人早就有了计划,本将军居然是后知后觉,惭愧惭愧!”
“让将军大人见笑了,长史通常有文人担任,司马则是有武将担任,师傅尉迟恭乃是武将之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谓是司马的最佳人选。”
“至于其他四部参军,还请将军帮忙物色人选,下官在此感谢将军大人!”
说话间,武媚恭恭敬敬的对着东米赤加行了一礼,脸上故作感激之色。
武媚心里明白,只要其他四曹参军不是吐蕃人,那么沙州太守府的局势将会对自己非常有利,至于这四曹参军所属为何,其实并不重要。
经过近半天的明争暗夺,武媚与东米赤加基本在今后的权力分配上达到了一个默契。
那就是东米赤加牢牢掌握了沙州的“军事及经济”大权,而武媚则掌握了看似“无关紧要”的权利。
为了将沙州的豪门大族为自己所用,东米赤加决定亲自前往荣家及李家寻找人才。
连续多日,东米赤加都不辞劳苦的在各大家族游说。
这一日,东米赤加来到了城东的荣家,此时的荣家早已经是沙州城最大的黑铁矿石供应商,是武家最重要的半成品来源。
对于荣家在沙州的影响力,东米赤加是一清二楚,怎奈荣家家主荣镇很不喜欢吐蕃人,因此东米赤加有很多次都是热脸贴了冷屁股,灰头土脸十分难堪。
东米赤加这一次拜访荣家,只是带着两名卫士就来了。
远远的,荣家守门的家丁看到是吐蕃人来了,有一人小跑着回到院中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荣家家主知晓。
荣镇天生的牛脾气,他从来不会像其他家主那般出门迎接,而是端坐在会客厅等待东米赤加的到来。
不多会儿时间,东米赤加在荣家家丁的带领下来到了前院的会客厅,此时的荣镇脸色阴沉端坐在上座,大公子荣询站立在父亲身旁双手放在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