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都市言情>都市之玄武分身> 二百六十六章行路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六十六章行路难(2 / 2)

三世是指前世、今世、来世。

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我们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华夏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华夏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

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葱卖蒜作小生意,开银行,办贸易公司,做大买卖,那都是职业不同,无论你作什么,人都要学做人。

我们常常跟一些事业的朋友讲,不要说做人难,把人做好了,做人自然容易。

上台做人要做人,下台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别做绝了,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

华夏人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

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

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我们、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架。

未完待续……

喜欢都市之玄武分身请大家收藏:都市之玄武分身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