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在群臣的各种指责声中,泰然自若的拱手朝着嘉靖一拜道:“臣,沈秋有话要说。”
朝臣们有再大的意见和情绪,也不得阻挡任何人与皇帝的对话。
一时间朝堂上的漫漫声响,立时转变成了安静的模样,静静等待嘉靖的示下。
看到沈秋这幅沉稳有度,又自信满满的样子。嘉靖总算是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准。”
得到皇帝的同意,沈秋要自辩已无人敢说什么了,故而发言环境还是相当不错。
沈秋这一副泰然自若的表情,让杨廷仪虽很是恼怒,但却无可奈何。
而杨廷仪与几位辅臣,则是看到了沈秋的从容,他们非常明白,人会在什么情况下能做出这种态度,那是自信能化解这场危机的表情。
看来沈秋这家伙也要有准备啊。
只见沈秋说道:“臣,提议通使佛郎机之初,就曾在内阁说明过原因。今日杨侍郎既然再次提起,那沈某就再次说明这些原因。”
“臣闻天下之君王,当有博纳四海之胸襟。
昔秦王受惑,而下逐客令。李斯于归途驿站,上千古名篇《谏逐客令》。秦王得之则追毁前令,复待客卿如初。逐有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事。
此秦容天下之才,而能得天下。
汉武使博望侯通大月氏,始有击匈奴之志。虽击匈奴未取大月氏之力,然其谋始于此。趟有大月氏夹击之力,则汉击匈奴或可缩减时月,省费不知亿万。
唐太宗受万国敬仰,遵奉为天可汗。此太宗平待天下列国也,故天下之国乐受其治也。及至唐明皇开元盛世,胡汉杂处于长安,波斯诸国各色人等皆汇于一处。
此唐容万国而为万国所推之本也。
及至本朝,成祖,仁宗,宣宗三朝,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于外,携列国君主入贡大明,识天朝大国之泱泱……”
沈秋这一番话,反正就是把话往大了说,把前朝看起来壮丽无比的功业,都往容纳各色人等来说。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告诉朝堂上的这些人,咱们皇上的目标是要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本朝太祖、成祖这样的建奇功立伟业的不世君主。
反正你杨廷仪不怕事情搞大,一个劲的抬家国天下来压人,沈秋也不傻,那我就拿当今皇上来应对你,看你怎么说。
当然沈秋的这些大话,其实也并没有切中要害,说的都只是要接纳万国的道理,不过对于通使佛郎机来说,还是够用了。
杨廷仪也是苦读十多年的人,沈秋看过的古书肯定是没有人家多的。不过好在沈秋举的这些例子,一时还没有办法让杨廷仪驳斥。
不过,有些时候并不是需要讲道理驳斥。偶尔不讲道理也不是不可以。
“一派胡言,沈秋你所举之帝王,可有一人能胜而不胜,能取而不取的?可有一位愿意在大胜之时和对方签订一个一无所取的盟书?”
这问的沈秋还是有点不好回答,上面这几位除了明宣宗那个小王八蛋放弃安南之外,其余几位都是疯狂扩土开疆的主,能拿一分绝不拿半分的主。
不过问题转移到这上面来说,沈秋非常高兴,因为杨廷仪放弃争论接不接纳的问题,转向了合约立场的问题,这已经是沈秋的胜利了。
因为沈秋习惯用后世的说法称这种协议书为合约,而明朝的这些官员,从古籍之中能找到的合适字眼就是盟书两字。如春秋时代的各种会盟,各种盟书。宋朝最有名的《檀渊之盟》就是不称合约,称盟书的例子。
至于沈秋则是读书之时被各种朗朗上口的什么《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等一大堆丧权辱国的条约给记出深刻影响了。所以时常是话到嘴边在进行改口叫盟书。
堂堂大明朝庭奉天殿里,可没有时间给你慢慢想,仔细斟酌的时间。
杨廷仪既然已经甩出来问题,若是短时间沈秋答不上来,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输了。这个问题也就算胜负已定。
所以沈秋没有过多考虑,直接回答道:“臣也不讲什么废话了,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今天下列国不知几何,虽强盛不及我大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远的事情且不说,单说此次广东驱逐佛郎机人之事。汪大人殚精竭虑,为驱佛郎机人不可谓不煞费苦心准备。然屯门一战,战果之大小满朝皆知。我大明将士伤亡乃是佛郎机人的三十倍,诸位想想,你们所说的大明威武之师尚且如此战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是为何?
而后我等抵达广东,改良福船,制造龟船,仿制佛郎机人之铁炮。为何能主动出海攻击佛郎机人船队?
沈某告诉大家为何,因龟船满身覆盖铁皮,佛郎机炮无法做到有效穿透,故而造不成伤害。
但仅是如此的话,那无非就是佛郎机人打不动我们,我们也打不动佛郎机人罢了。如同两个铁王八互咬,谁也奈何不了谁。
究其原因也无他,我大明朝的碗口铳,射程没人家远,威力没人家大。打在人家战船身上连个洞都破不了,整个大明水师要是没有龟船,即便是福船也坚持不了多久。
这就是为是么仅仅屯门一战之后,广东水师战船数十倍于敌,却缩在港口不出。不是我大明水师将士贪生怕死,不敢战,实在是出去无非是白送性命罢了。
诸位没有见过那艘福船被打成什么样子,整个被炮轰过的一面,全是大洞,连个完整的地方都没有。
而对方战船却毫发无伤的离开,将士们心中的震骇,诸位在朝的各位官员可曾想过?
以致后来,我们开始仿制佛郎机炮,才有了第一战的胜利。
又因有了第一战缴获佛郎机炮的缘故,可以在当夜发动奇袭,趁着对方还未发觉跑远,一举重创佛郎机舰队。才有了后来的这一场大胜。
所以后面的这两场大胜,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将士用命之外,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我们用了佛郎机之重炮,摧毁了佛郎机人的舰队。
佛郎机炮,射速快,射程远,威力大,无一处不强于我大明现在使用的碗口铳。所以沈某也在此建议我大明兵器局开始仿制此重炮,增加我大明军的火力。
此即孔夫子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臣谓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况,即使是佛郎机,西洋一国也,然其尚有火器凶猛如此。当今天下万国,安知无各方面皆胜于佛郎机,甚至是各方面皆胜过我大明朝之国?”
喜欢大明庶吉士请大家收藏:大明庶吉士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