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也不是没有脾气之人,一下子火气也上来了,直接对吼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你有什么可狂的。妄自揣测怕是说的你自己吧!”
这满朝的读书人,自然听得懂沈秋这话骂的什么意思。
堂堂进士,博学多才的代名词,居然被人骂成坐井观天,那还了得,暴脾气能不上来?
这一下子可不止丁链一个人,就连他的同僚们,一个个都情绪上来了。
嘉靖自然很不满这种粗鲁行为,脸色当即微变。
杨廷和虽然一副和善的表情,但却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殿上众人的动静,都在那微笑中的一转头间,尽收眼底。
自然嘉靖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观察之内。当即发现嘉靖不悦,立马转身给了御史最高官,丁链的直属上司——左都御史递过去一个眼色。
都察院的最高官,就是左都御史。而大明有个惯例,御史但凡分左右的,一般带左字的都在中央。
带右的基本全是授权给地方大员,比如经常能看到明朝统兵的官员,会加一个右副都御使、右佥都御史之类的职衔。
之所以让地方大员加都察院的职衔,原因非常简单。
御史有监察百官之责,挂都察院的职衔,意思非常明确。
因为明朝布政使与巡抚以及总督,他们名义上品阶都是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要是没有都察院的这道职衔,巡抚或是总督要想制住原本是封疆大吏的几位地方大员,属实不容易。
所以现在能明白这位左都御史是个什么官了吧!那可是所有御史的顶头上司。
不过在内阁首辅面前,也还是需要当好小弟的角色。
只见这位都察院的大佬,直接转身就是翻脸不认人。
“放肆,朝堂之上岂是你们吵架之地?还不速速退下。”
被这位大佬一震慑,瞬间这些人就泄了气,乖乖自己退回队伍。
作为和事佬的费宏,刚想站出来说句和稀泥的话,不料另一人的动静直接让他迈出一半的脚步,直接退了回来。
只见沈秋身后那位,存在感并不强的兵科给事中夏言,迈步上前非常严肃的朝着嘉靖一拜。
“臣,夏言,愿为沈大人作证。我大明虽地大物博,然夷人也非无一技之长。
此番广东之事,若非臣亲眼所见,也不敢相信佛郎机人炮火已远胜我大明。”
然而夏言接下来的举动则更是让群臣讶然。
只见原本站立的夏言,说完以上几句话之后。突然一改站姿,整个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着嘉靖磕了一头,用非常激昂的声音喊道:
“臣夏言,敢请满朝大人们,放下个人恩怨,为国家将来而计,听从沈大人此议。
沈大人,天纵其才,国之不可多得。”
夏言的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六科除了个别刺头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听话的官员。
听六科都给事中的话,听内阁的话。
所以作为六科给事中的头头,都给事中大人,一见自己手下这位夏言同志说出这样的话,可是大惊失色啊。
自夏言突然走上前要说话开始,他就知道事情怕是朝着自己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过去了。
本想要伸手过去阻拦,却是已然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而他只能深深叹一口气,心中不免叹道:他沈秋是人才,你夏言何尝不是人才?唉,你自作孽,一切后果自负吧。
从前天夏言回来汇报完情况,这位都给事中大人就一直旁敲侧击,想要让夏言交代一些能整沈秋的黑料。
结果夏大人愣是说没有。
行,没有就没有吧。
都给事中大人,为了让夏大人看清楚当今形式,又不惜动用一个多时辰的私人时间,为夏大人分析并且代为总结出了一个大明官场的至理名言。
都给事中大人原话是这样说的:“在我大明要想脱离军籍,只有一条路,这条路你夏言非常清楚。
你夏言人中翘楚,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官至兵部尚书那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不要为了一个过街老鼠,搭上你夏家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追求。”
都给事中的话,说的虽然不明白,但是夏言听的明白。
人的立场倒向那一边,其实很是明显。
故而都给事中大人,在听取夏言汇报的时候,就明确发现夏言已经认可了沈秋。
而且他各种旁敲侧击,想要让夏言爆点黑料的时候,居然也是一无所得。
故而他才会把事情讲的这么明白。
夏言肩负着家族重任,夏家这么多代能走到他这一步的人,只有他自己。
他父亲不过是一个同进士出身,而他却是进士及第,那可是一榜进士,前途不可限量。
夏言犹豫了,为几代人的夙愿,他最终选择了屈服。
他告诉自己,你沈秋绝世天才,自有上天护佑。
而我夏言,家族夙愿,不得不自私一把。
最后说一句:对不起了,沈秋。
虽然这不是夏言的性格,夏言在职给事中,以干练能言而出名。
故而这一次南下广东,兵科才会挑选夏言。
这其实是给他一个天大的机会,只要去将事情调查清楚,回来之后报告做好。
那就是等着升官就是了。
人生或许从来就没有坦途,永远有路让你选。
夏言开始选择站在势力最大,对自己达成家族夙愿最有帮助的一方。
他本以为自己说一不二,定下来的事情都不会再更改。
然而当他发现,沈秋可以一个人不惧整个大明官场的时候。
他才明白,什么才是正直敢言。
喜欢大明庶吉士请大家收藏:大明庶吉士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