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英国的土地资本从15世纪就开始向商业资本转化,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是廉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做产业资本家呢?
这确实不失为一个答案,但还不足以让在座的各位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
诶!
“破虏之要,火器为先;火器之利,西洋为最。”
这话可是徐光启说的!
既然登莱镇和东江镇都不惜重金来雅兰城订购战船和火器,说明他们认可我们的军事工业。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从火器入手,向他们阐明工业化的力量呢……
想到这里,李国助组织了一会语言,终于开口说道:
“我想起来了!是我的老师引导并鼓励我投资手工业生产的。”
徐光启一怔,赶忙喝茶帮助咽下了口中未嚼烂的食物,尽量平静地道:
“敢问尊师是何方高人?”
“我有两位授业恩师。”
李国助说着,侧身抱拳,遥敬恩师,
“一位是许仪后,我的医术就是跟他学的。”
“万历援朝之时,他曾向朝廷提供过日本的军事情报。”
“估计各位大人都听说过他吧?”
“想不到小友的授业恩师竟是这位义士!”
沈有容突然激动地道,
“难怪小友不走私、不抢劫,宁愿来这苦寒之地垦荒呢。”
“看来是许义士不想让你成为祸害大明沿海的海寇呀!”
“呃……呵呵……”
李国助不得不佩服沈有容的脑补能力,
“许老师的确反对我做走私贸易,更不希望我成为海盗。”
“但这还不足以给我来这苦寒之地垦荒的动力。”
“实际上,引导并鼓励我来这里垦荒的,是另一位老师。”
“哦,这位老师又是何方高人?”徐光启忙问道。
“敢问玄扈先生知道欧罗巴有个叫英格兰的国家吗?”李国助反问。
徐光启皱眉回想了片刻,摇头道:“好像没听说过……小友能否给个提示?”
“它是一个岛国,与欧罗巴的大陆部分隔海相望,地理关系可以类比大明与日本。”
徐光启不知道英国,让李国助感到有点意外,但他并未纠结此事。
“哦……好像《坤舆万国全图》上是有一个岛国,叫谙厄利亚,莫非就是你说的英格兰?”
徐光启若有所悟地道。
“没错。”李国助含笑颔首。
“这么说,你的这位恩师,是英格兰人?”徐光启马上就猜到了。
“是的,他原本是一位舟师,因为海难漂泊到了日本。”
李国助介绍起了廉司南旅居日本的前因后果,
“是德川家康救了他的性命,还封他做了武士。”
“我因为仰慕西洋的船坚炮利,请求家父帮我聘请他为老师。”
“但实际上,他教会我的东西远不止造船和铸炮。”
“所以他是怎样引导并鼓励你来这里垦荒的?”徐光启饶有兴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