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九看来,安南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史前时期、郡县时期(或称北属时期)、自主时期三个阶段。其中郡县时期、自主时期奠定了今天的安南文化、疆域,也见证了安南的崛起。
当秦始皇下令征伐南越部族后,先进的中原文明第一次传播到了落后的闽越、两广,安南文明也从史前时期进入了郡县时期。所谓的“郡县时期”,即是安南学术界对从秦汉至唐末五代交趾三郡历史发展阶段较一致的称谓。在这么长的时期内,今天的安南北部都是中华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状况一直维系到了五代十国、北宋初年时期。
若说安南脱离中华帝国的统治,用幸运这个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公元968年,在北宋建立的第八个年头里,远在交趾三郡的丁部领在扫荡安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安南后称帝,建立大瞿越,自此越南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
因为当时华夏大地还四分五裂,北宋也不过是北方地区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虽然后来它统一了中华帝国,但是这时候它也顾不到天高皇帝远的交趾郡),所以丁部领建立大瞿越,摆脱中原王朝的统治,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如果它遇到的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是绝对独立不了的。
假若遇到如同永乐帝朱棣般的猛夫,直接御驾亲征是绝对少不了的!
因安南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独立后的安南在综合国力上远远超过了周边临近的其他东南亚国家,能与它抗衡的东南亚国家只有暹罗(泰国)跟缅甸。在这种情况下,安南李朝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对邻近的占城(史称南越)、老挝(历史上称哀牢),柬埔寨(历史上称真腊)诸国,一贯傲慢无礼,强迫它们纳贡称臣,稍不如意,就以武力相威胁。
据《大越史记全书·本纪》载:“问左右曰:先帝弃世于今已十六载矣,而占城未有一介使来,何也?意联之威德不加乎?抑彼自恃山川之阻险乎?”这是越南李朝李太宗见占城一直没有纳贡时跟左右的大臣抱怨说的一段话,从这段话当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安南统治者已经是俨然一副宗主国的姿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其实李朝统治者之所以敢这么狂妄,自然是有它狂妄的资本。早在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时期,安南便侵略过占城的布政寨,斩布今,屠占民,耀威而还。前文提到的李太宗抱怨占城没有纳贡之后,便以占城不来入贡为由,于1044年“御驾亲征”占城,攻破占城国都佛誓,“生擒将卒五千余人,获驯象三十余匹”,“俘占主妻妾及宫女”,“斩首三万级”,“尸塞原野”。
李太宗之后,李朝的圣宗、仁宗又先后派遣了李常杰多次南下进攻占城。公元1069年,李圣宗派遣李常杰率军侵略占城,直逼占都。此战胜利之后李朝强迫占城割让布政、麻令、地哩三州土地,从而把今天安南广平、广治一带纳入越南的版图。
除了南下之外,李朝时期的领土扩张方向还指向了西边的哀牢(即老挝)。
虽然哀牢实力弱小,但是恰逢地处越南、缅甸、暹罗三国交界地带,是三国重要的缓冲区。所以当安南入侵哀牢之后,缅甸、暹罗两国都出手干预,哀牢才得以保存,这也是为什么安南国土东西方向狭窄之原因。
西进、北上(强大的华夏帝国)受阻之后,安南便定下了南下的扩张路线,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占城……
当天夜里,朱棣与王九详谈之后,作出了“郡县安南”的决定。
朱棣这绝非草率的决定,而是与郑和下西洋相互配合、经过深思熟虑、有着深远战略意图的布局。帝王之心,岂是一般人可随意揣度……
喜欢唐诗剑诀请大家收藏:唐诗剑诀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