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洋船队来到后,劝诫当地民众不要滥杀龟龙,指导他们围筑大塘进行饲养,然后用龟龙皮制成各种箱包与日用品……
船队教当地居民修建高脚屋,房基离地数尺,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对房屋的冲淹。船队还为满剌加港口修建桥梁,港口的日常管理由郑和举荐的占城华人担任……
郑和船队在满剌加盘桓半年有余,待季候风起,离开满剌加,向西北方向的苏门达剌国航行。航行数日,途经阿鲁,稍作停留补充给养,续航数日抵达苏门达剌。
苏门达剌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部),宋朝时称之“须文达那”,待明初改称“苏门答剌”。作为岛国,它是东南亚进出印度洋的航运中心,有“西洋要会”之誉。
该国风俗、语言与服饰与满剌加相仿,气温朝热如夏,晚寒如秋。东南多山地,西北为海洋,无城郭,有一大溪流穿山越谷汇入大海……
其海口多狂涛巨浪,常有船只沉没。沿海居民多以下海捕鱼为生,朝出晚归。
其国内肥沃良田不多,多为贫瘠土地,主要种植早稻,一年二熟。土产有胡椒、芭蕉、甘蔗、菠萝、柑橘等,果蔬有葱、蒜、姜、芥、冬瓜、西瓜等。百姓家多养黄牛,饲养的羊多为黑毛。当地民众种桑养蚕,但不会缫丝,只会做简单的绵子(丝绵)。
当地还出产一种名为“都尔焉”的水果,皮上长有尖剌,大小如香瓜,其貌不扬,熟透时则五、六瓣裂开,初闻其臭如烂蒜,剖开细品,果肉甜美,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内中有子,妙食如栗。
包括郑和在内,许多兵士自从吃过这些都尔焉果后流连忘返,许多人一时都把想家的念头淡化了,因而该水果得名“流连”,此水果即为现时人们熟知的水果“榴莲”。榴莲营养丰富。苏门达剌有“一个榴莲顶三只鸡”的说法。
在南洋群岛之中,属爪哇国势力最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洪武末年,爪哇兼并了邻近的三佛齐国,进而威胁到苏门达刺的安全。苏门达剌派遣使节来大明求援,永乐帝朱棣当即册封宰奴里阿必丁为苏门答剌国王,赐以印诰、彩币、袭衣,以示对苏门达剌国的支持。
喜欢唐诗剑诀请大家收藏:唐诗剑诀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