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国男子身着长衫,头缠白布;女子穿短衫,腰围鲜艳布裙,两耳悬挂金牌络索数枚,颈项佩戴珍珠、宝石、珊瑚等装饰的缨络,手指戴有镶嵌宝石的金银戒指,甚至手腕、足胫亦佩戴金银饰品。只有地位最低的木瓜人不可以佩戴任何金银饰品。
古里习俗,国王死后,其王位传甥不传子,若国王无姐妹,便传位于弟。既无外甥又无弟的,就传位予德高望重之人,世代相沿。
该国对罪犯的刑罚十分严酷,轻则处罚金,或砍去手、足,重则砍头,甚至抄家灭族。如罪犯认为自己被冤枉,不服罪,可以辩诬。
其法为国王和大首领在前放置一大铁锅,内盛油四十至五十斤,加热至投放于油中的树叶发出爆裂声,就命罪犯将右手两指放于滚油中片刻,待表皮焦后取出,用布包裹做好封记,在官府留监三日。三日后,当众拆开包裹查看,此人若手指溃烂,证明其罪属实;若手指无溃烂迹象,则证明其无罪,不仅当众释放,且官府以鼓乐礼送归家。
明启王朝之前,古里与中国便有官方往来。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帝朱棣曾派使臣尹庆至古里访问,赠送大量彩币。永乐三年(1405年),古里国王沙米地派使臣随尹庆至大明回访。朱棣热情接待古里使臣,封沙米地为古里国王,赐印绶及文绮等礼物。因此,大明与古里关系甚佳。
两国的这种友好关系在下西洋船队到来之际得到充分展现。当郑和船队的海船靠近古里国海岸时,海船上鼓声、锣声、钟声、号角一齐发响,震耳欲聋的声响越过海洋,跨过礁石。海岸边上的古里国人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帆船迅速向岸边移动。古里国人已看清了面前的宝船,每艘宝船有几幢屋大,这些船首画着蛇眼的大船黑压压一片,像一座海上城市!
船队靠岸,古里国王沙米地在岸边举行了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郑和代表大明向沙米地国王宣读了赐封诏书,并转永乐帝诰封命银印,向国王及大臣赠送了丰厚礼品及升赏“品级冠带”。
沙米地国王也向郑和回赠贵重礼品,其中有一条珍珠宝石金带,以五十两黄金打造而成,上嵌许多珠宝,光彩夺目。
郑和设宴答谢古里国王与大臣,席间郑和与副手王景弘向沙米地国王提议,为纪念此次远航访问,船队想在古里竖碑修亭以作纪念。沙米地国王欣然同意。
不久,经过船队官兵努力,一座中国风格的碑亭出现在古里,石碑上铭刻:“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丰,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古里碑亭成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东方大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郑和船队在古里停留时间较长,船队带去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卖予古里民众,然后买进胡椒、香料、宝石、珍珠等特产。古里贸易形式十分独特:生意开始之前,古里国王派出两名头目带领贸易人员至船队与明官员、书算手会谈,确定贸易日期。届时他们再次至宝船,看货议价,填写合同,最后击掌成交,时称“打价”。
打价为一种表示诚实可信的行动,双方伸出右手同对方握在一起,由中介人的“牙子”拍掌。
打价之前,双方容许反悔,一旦拍掌之后,无论贵贱盈亏,不得反悔。
与哲地富户的宝石、珍珠、珊瑚等珍宝交易,并非一日能打价,快则一月,慢则三月。
古里书算之法甚奇,书算手全凭二十个手指、脚趾计算,计算快速,不差毫厘。贸易中,除以物易物外,还常使用金、银、铜钱与小金钱作为交换货币。
喜欢唐诗剑诀请大家收藏:唐诗剑诀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