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武侠修真>唐诗剑诀> 第261章 文化的融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章 文化的融合(2 / 2)

孔子比释迦牟尼小十四岁;孔子死后十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十二岁,比庄子大十五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七岁。

他们有一个特征:他们均出生在同一个时代。

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时,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岸边打坐,而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岸边散步。

当然,每人所思考的重点是不同的。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与人的关系。

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都不太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反而民间信仰有鬼神。他们就只愿思考人与人的关系。

但任何一种文明,均需国家的强制力来扞卫。于是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世界上诞生了两大帝国:西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秦汉帝国。与此同时,两大帝国遇到了共同的敌人,叫做北方蛮族。

中国的野蛮力量叫匈奴。对付匈奴,秦汉帝国有两个方法,秦始皇是造长城,汉武帝是打仗。

就在中国打匈奴的时,罗马帝国也遭遇北方蛮族。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北方蛮族打垮而灭亡。

那么这个北方蛮族是谁呢?就是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

他们跑到西方,与当地的蛮族联合在一起,经过几代的努力,将罗马帝国瓦解。世界上两大帝国中的一个灭亡,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慢慢长夜一千年!

与此同时,中国秦汉文明也遇到了大麻烦,匈奴虽然打跑了,但是北方还有很多蛮族。当时的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占领,这个民族叫鲜卑族。汉族会种地,但鲜卑族不会,便无法统治汉族。所以他们认为,废除农田,恢复牧场,恢复到游牧文明,那就可以实现统治了,因为他们熟悉的是游牧文明!

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称之为北魏王朝的孝文帝。在他的汉人奶奶带领下,八、九年的时间里,他做了几件重要的大事:

“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迁都,从他们原来的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至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与汉族通婚,血缘相通。

虽说仅仅这几条规定,但却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成果,这个成果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更强大了。

原本的中华文明,不是不好,但他们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他们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

这一点一旦加予儒家学说,加予诸子百家,中华立刻强大无比。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根植于农耕土地之上的中华文明,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守成尚可,开拓不足。诸子百家的学说,欲成就伟大的社稷,这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当中华文明合于“道”,那昭示着,一个充满生命力、伟大的朝代马上就要来了,这个朝代,被称之为唐家王朝!

喜欢唐诗剑诀请大家收藏:唐诗剑诀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