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武侠修真>唐诗剑诀> 第279章 黎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9章 黎族(2 / 2)

“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一般认为“黎”为“俚”的转化。宋代,大量汉族人口因各种原因迁移到海南岛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生产都有了显着进步,黎汉之间以物易物形式的商品交易相当频繁。

农业生产方面,儋州一带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已与中原地区习见的无异,水利灌溉发达。占城的稻种传入,能夏种秋收,增加了产量。当地的苎麻一年可收四次。黎族妇女“工纺织,得中土绮彩,拆取五色丝加木棉,挑织为单幕,又纯织木棉、吉贝为布”,所织的“黎锦”、“黎单”、“黎幕”,色彩鲜明,美观适用,颇为中原人士所赞赏。黎峒出产的沉香、槟榔、赤白藤、花梨木等特产也通过汉族商人的贩运远销大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黎族部分地区的封建化程度比过去也有所加深,一些富有的上层蓄奴婢。

宋末元初之际,有一人却不可不提,此人便为黄道婆。

黄道婆年幼时便飘零到黎族聚居的崖州,当地黎族妇女教会了她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纺织技术。黄道婆在崖州居住了四十年以后,于元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返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将其自黎族所学到的纺织,传授予当地女子。她还精心改革,制成手摇搅车、粗弦大弓以及当时最为先进的一手能纺三根纱的脚踏纺车……

黄道婆把黎族的纺织工具和技术,结合当地的丝织技术运用到棉纺织上,织成的被、褥、带、悦(巾),上作花、草、鸟、兽、折枝、团凤、棋局等图案花纹,光彩美丽、灿然如画,甚得人们的喜爱,一时松江之地生产的棉织品行销全国!

而元朝时,则在黎族地区设置土官,利用黎族上层首领统治。

当然,社会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不少所谓的“生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当时光踏入明朝,黎族地区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

在靠近汉区的黎族地区,经济文化已有了长足发展,黎汉两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黎族的农业发展水平已与当地汉族趋于一致。耕种水稻一年两熟,普遍使用从汉区输入的铁质农具犁、锄、镰刀等,有些地区还掌握竹筒天车日夜自动车水的先进灌溉方法。

定期集市交易有所发展,儋州地方州城有“市场”,乡镇有“墟场”,黎族地区出产的牛只、槟榔、椰子等成为输入大陆的重要货物。

而随着封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这个时期,大部分黎族地区土地已高度集中,田地、牛租和雇佣劳动已很严重。不仅霸占黎族地区的田地为“屯田”和“官田”,当地的土官、土舍也残酷压迫剥削黎族人民。引起了黎族人民的极大不满,激发了连绵不绝的起义。

也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何山等人撞到了枪口之上,以为他们这些人不怀好意,被黎峒当做奸细关押了起来……虽然关了起来,了解了情况之后,倒也未太过为难这些人,还放了一人回去报信。有人将情况汇报予黎首冼三娘,那冼三娘反而愣住了:大明竟有这样的官,愿意出钱为民筑路……

喜欢唐诗剑诀请大家收藏:唐诗剑诀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