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武侠修真>唐诗剑诀> 第398章 三宝(保)太监郑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8章 三宝(保)太监郑和(2 / 2)

明宣宗朱瞻基尚且年轻,且自幼追随明成祖朱棣,对万邦来朝却是何等的向往。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五月端午节,明成祖到南京东苑观看击球、射柳游戏,邀请文武大臣、各国使节一起观赏。在击射游戏进入高潮时朱棣十分高兴,笑着对身边的皇太孙朱瞻基说:“今天华夷之人欢聚,朕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万方玉帛风云会’,你思对之。”朱瞻基想了一会儿,对道:“一统山河日月明”。明成祖大为赞赏,满意地点了点头。

下西洋之辩论,无胜者。

但明宣宗朱瞻基其实心向王九一方,但对朱棣向来的大手笔亦颇有微词。朱瞻基年轻时亲眼目睹了西洋各国来朝的盛况,心中早就有效仿祖父派遣船队下西洋的想法,无奈夏原吉等人极力阻挠,只能放弃。

在郑和停止下西洋的近十年时间里,来华的海外使臣越来越少,仅有邻近的占城、暹罗、爪哇等少数国家偶尔还派使臣来华朝贡,距离较远的阿拉伯地区和非洲东海岸国家和地区很少再派来使臣。随着夏原吉的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他了。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明宣宗朱瞻基决定重启下西洋活动,颁诏任命郑和、王景弘为正使太监,前往海外,“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此时的郑和,已年近花甲之年,两鬓花白,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欣然接受了任务。

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宣德五年,朝廷停止了一切下西洋活动,十年的水浸日蚀,许多船只需要修补、加固以至更新,物资需要筹备、集中,水手、舵工、民艄、医生、通事等人员需要重新配备,有无数的准备工作要做。

九月七日,郑和派洪保太监等赴苏州,为下西洋准备船舶和物资。

宣德六年(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以郑和忠心辅佐三帝(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敕封他“三保太监”。郑和小名“三保”,又信仰佛教,佛教有“佛、法、僧”三宝,所以人们又以“三宝”或“三宝太监”来称呼郑和。

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体现了百姓对郑和的尊重和敬仰。

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三宝(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传说。

修缮天妃宫碑郑和接到明宣宗准备下西洋的诏令后,心中欣喜异常。他不顾年老体衰,立即与王景弘等人商讨具体方案,布置船舶、物资的准备工作。同时,郑和还奏请朝廷重建南京净觉寺。

净觉寺是南京的第一座清真寺,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宣德五年(1430年)因火灾被毁。此时恰逢郑和准备七下西洋,重修净觉寺便显得格外迫切。不几天,明宣宗敕书郑和批准重建奏议,其工匠及材料费用可于南京内监官或工部支取应用。

重建后的净觉寺规模有了较大扩展,北起砂朱巷,东南至大街,西达马巷,成为南京***进行***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同时,由于多年停止下西洋的一切活动,全国各地的天妃庙逐渐荒圮。为表示对天妃海神的尊敬,郑和又派人对南京、太仓、福建长乐等地的天妃宫庙进行了维修。

喜欢唐诗剑诀请大家收藏:唐诗剑诀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