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建国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百年时间,大明子民年年增加,开垦荒地不计其数,这耕地倾数分明落差很大,你作为户部尚书,竟然用如此拙劣的理由搪塞朕,当真觉得朕看不清其中厉害!”
户部尚书王杲连忙下跪道:“陛下息怒,目前上报上来的耕地倾数确实是如此,做不得假,还请陛下明鉴。”
站在首位的杨廷和双眼耷拉,面部平静异常,但心中却泛起波澜:土地,竟然是土地,果然是年轻少狂,刚刚登基,连位置都没有坐稳,就着急对土地下手,实属不智。
百官也是低着头,心中泛起小九九。
新皇将目光注意到了土地上,说明心中已经有打算对土地动手,这可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新皇怕是要在土地上面吃亏了。
“哼,做不得假?”朱厚熜冷哼一声,道:“朕在安陆时,就曾听闻百姓的土地被地主豪强所霸占,导致百姓难以生计,最终落草为寇,劫掠四方。
这件事,乃是朕亲身经历,岂会有假。
无独有偶,朕相信,大明各地的土地被人霸占,绝非一二。
这你又作何解释。”
王杲愕然,新皇竟然亲身经历过?
果然从藩王继承大统和从东宫继位有很大区别。
王杲念头急闪:太子基本都是久居皇宫,就算帮助皇帝处理国事,也只是看那些被筛选过的奏折。
可藩王可不同,只要在自己的封地,他们可以随意走山看水,查看风土人情;从而了解一些太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确实有可能。
王杲知道随意编个理由是绝非能糊弄新皇,只能隐晦的说道:“陛下,各省各地上报上来的文书臣仔细翻阅过,确定是四百五十万倾,陛下也可派人查看。
至于说大明子民的人口增加,导致耕地增加。
按理确实是如此。
陛下,会不会是如此,大明长立百年,从贫苦到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子嗣自然会有所增加。
可百姓有时会隐瞒家中人口变化……”
朱厚熜眼睛一眯,反问道:“王爱卿,你是说百姓隐瞒家中有几口人。”
“咳咳,陛下英明。”王杲立刻回应道:“陛下,近年来,大明灾难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导致很多百姓变卖家产,维持生计。
还有很多百姓田地都失去,只能成为流民。
土地一增一减,难以有很大的幅度变化。”
“呵呵,王爱卿可真是好口舌。”朱厚熜暗讽了一句,道:“百姓成为流民,你为何不重新登记在册?”
王杲立刻高呼道:“冤枉啊,陛下。
臣虽然有心统计登记新增人口,可大明人口数以万计,如此繁琐、复杂的事情,并非一日之功。”
朱厚熜一想,倒也没有继续为难王杲,便说道:“朕通过了解观察,推测大明百姓统计不全,以及耕地倾数也是模糊不轻。
这件事乃是国事,众爱卿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解决耕地倾数和人数为重中之重。”
感谢书友的月票支持
喜欢大明阴阳官请大家收藏:大明阴阳官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