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台,颂文府青年辉煌之处。
褚清沙慷慨激昂的演讲调动民众气氛,宣扬武者好处,并且明着说出颂文府大力主张推行穷文富武,只要去报武馆有了成绩的都会被官家进行一定补贴,成绩越好补贴越大,力度越高。
赵乾几个人被宣布了名次之后就坐在高台下,准备等颁奖完后去领取自己应得的奖品。
因为百姓们也不懂得武者那里面的门道,所以褚清沙在宣布完名次后就临时改换了节目,开始慷慨激昂的演讲,推动颂文府的武学光景。
台下有不少百姓听得眼睛发亮,都觉得他们自己的孩子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
不远处,一位教书先生摸着自己孩子的脑袋,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孩子,我觉得你去学武比较好。”
他没有想到颂文府在武馆大比之后就开始推进武学发展,那么他自然不会犹豫,立刻就决定下来送孩子去学武。
教书先生这份工作也只能让他们一家勉强保持中低层次的生活水平,等孩子上了武馆,在缩衣节食情况下,应该是可以给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供上营养需求的,更别提还有官府的补助了。
至于所谓的盗领补助是绝对不会在颂文府发生的,因为没有人能逃过官府的明察秋毫,更别提那位立于人上的青天大老爷。
赵乾在擂台下听得不能说毫无兴致,但也是有些奇怪的,因为颂文府论地理位置来说是不需要大力培养武学的,一是因为它处在冀州中部,边上数个府郡基本不如它。
二是有江湖府主孙笑川掌控着颂文府黑道武者势力,定期清除周边隐患匪徒,保证了颂文府的通商需求以及百姓的安定。
三是政治需求了,一个大肆囤积武者数量的府城肯定是会被周边势力忌惮的,何况褚清沙就差明面上说我颂文府只要武者了。
武者训练出来,虽然身体素质超越常人许多,但是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反而会少一些,不通诗书的他们只能够以武官的途径进入仕途,或者去参加走镖这种依靠武力混饭吃的工作。
褚清沙这种做法按照赵乾的想法推断,目前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自己名下的铁匠铺和药堂要大赚一笔了。
二:师父晋学梁说的镖局一路绝非小打小闹,可能通商的距离不止局限于冀州。
三:大量的武者诞生会间接促进其他几个府郡的黑恶势力产生,毕竟不是每一位武者都愿意去领光明正大的低微薪水,反而更适合做一名江湖大侠,或行侠仗义,或为患人间。
就在赵乾脑袋里苦思冥想的时候,旁边不知不觉就过来一位存在感较低的武者。
他面无表情,穿着白色带银边的长袍,看着气势俊逸不凡,脸上不能说冷若冰霜,但是也有点不近人情的味道。
坐下来他首先不是找赵乾搭话,而是在看着高台上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褚清沙,忽然冒出一句:
“赵乾,做笔交易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