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京城皇城大诏周报官邸之中,印刷坊工人不辞辛劳,主动要求留在印刷坊。
累了歇息,醒来后继续干,每个人都在努力着。
他们书读的不多,但也知道,每多印刷一份周报,便可能多一份援助。
郑宇与长孙策等人,也时刻备战,挥洒汗水。
公公梅春光派人购买了不少瓜果糕点,亲自送到大诏周报官邸之中。
梅春光的贴心,让大家感受到的是,太子林回虽然不在京城,但殿下的关心始终都在。
一群人在林回的影响下,都站在各自的位置,认真的做着该做的事。
为了同一个目标快速前行。
……
皇宫御书房中。
一封封密奏,如雪片般进入御书房中。
林允鸿看着奏折,脸上的笑容与欣慰掩饰不住。
“好,太子成功了!”
“各府传来密奏,大诏子民响应了号召,捐银捐物,更有人已亲赴南府与南苏府参加救灾……”
林允鸿很多年没有像这般心情畅快过了。
自从当年后宫出事,皇后不辞而别,他仿佛灵魂坠落深渊。
他麻木的做着一国之君该做的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直到得知嫡皇子还活着,并且展现出超高的天赋资质后,他才重新找回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大刀阔斧,整顿朝堂。
他想留给嫡皇子一个盛世大诏,让皇儿当个轻松的天子。
可现在,林允鸿觉得自己反倒成了那个轻松的天子。
心中莫名有些惭愧。
“还是苦了朕的太子啊……”
林允鸿心疼太子。
他继续翻看秘奏消息,不断颔首,称赞道:“兵部侍郎宋仲干的不错,算是完美配合了太子的在干。”
“把驿站当成一个巨大的枢纽,链接各府,已经展现了出极强的调度能力……”
“开放驿站,已势不可挡,驿票的事也得催促工部尽快施行了,到时候大诏周报可随时运送物资,一并发往大诏各府,大大节省成本。”
“驿站也该让民众享受便利,从此各府联系加深,大诏子民同心,好!太好了。”
林允鸿也有远见,仿佛看到了不远的将来。
那才是他心目中大诏该有的样子。
……
与此同时。
南府城当中。
林回并不知道各府发生的一切。
他等待赈灾物资过来的同时,正与宋知府跟何君苹在城中视察民情。
天寒地冻,街上很少有人走动。
能看到的就是忙碌着的龙卫与捕快以及读书人,因为他们有才气护体,不必太过担心风寒。
而且。
气温也在逐渐升高,相信不久后,人们裹着大棉袄,就能自由外出了。
路上,林回看向何君苹,询问道:“青衫书院贺院长,跟歌州书院郑院长如今情况如何了?”
何君苹开口道:“他们跟老夫一样,都下山救灾去了,听说贺院长画了不少烈阳图,稳住了灾情。”
“但太子殿下也知道,百姓能有多少余粮?书院本就读书人修行的地方,粮食也没有储备多少……”
“好在两大书院的学士,家中都是大家族,有不少余粮,相信也在用各自的方式救助百姓。”
林回闻言,忍不住感慨道:“我心目中读书人的样子,就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