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女生耽美>红楼白话版>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2 / 2)

要不是看你平日孝敬我,我才不依你呢。”

说着,把平儿那份银子拿了出来,说:

“平儿,来!

把你的收起来,等不够了,我替你添上。”

平儿明白她的意思,就说:

“奶奶您先用着,要是剩下了,再赏我点儿别的。”

尤氏笑着说:

“只许你主子作弊,就不许我做个人情?”

平儿只好把银子收了起来。

尤氏又说:

“我看你主子这么精细,弄这么些钱到时候往哪儿使啊!

使不完,明天带到棺材里去使。”

一边说着,一边又往贾母那里去。

先给贾母请了安,简单说了两句话,就走到鸳鸯房里和鸳鸯商量,一切都听鸳鸯的主意,想办法讨贾母的欢心。

二人商量妥当。

尤氏临走时,也把鸳鸯出的二两银子还给了她,说:

“这还花不完呢。”

说着,就直接出来了,又到王夫人那里说了一会儿话。

因为王夫人进了佛堂,尤氏就把彩云那份银子也还了她。见凤姐不在跟前,一会儿又把周姨娘、赵姨娘的也还了。

她俩还不敢收。

尤氏说:

“你们也怪可怜的,哪有这些闲钱?

凤丫头就算知道了,有我担着。”

二人听了,千恩万谢地才收下了。

转眼就到了九月初二,园子里的人都听说尤氏把生日办得十分热闹,不但有戏,连耍百戏的和说书的男女艺人都有,大家都准备着去玩乐。

李纨又对众姐妹说:

“今天是正经的社日,可别忘了。

宝玉也不来,想必他只顾着图热闹,把作诗这么清雅的事儿都丢开了。”

说着,就吩咐丫鬟去看看宝玉在做什么,赶紧把他请来。

丫鬟去了好一会儿,回来说:

“花大姐姐说,宝玉今儿一早就出门去了。”

众人听了,都很诧异,说:

“不可能出门啊。

这丫头太糊涂,不会说话。”

于是又让翠墨去。一会儿翠墨回来说:

“宝玉真的出门了。

说是有个朋友死了,出去奔丧去了。”

探春说:

“绝对不可能有这种事。

不管什么事儿,今天也不该出门。

第一,你二奶奶的生日,老太太这么高兴,两府上下的人都来凑热闹,他倒走了;

第二,今天又是头一社的正日子,他也不告假,就私自去了!”

袭人叹了口气说:

“昨儿晚上他就说了,今儿一早有要紧的事,要到北静王府去,说很快就赶回来。

劝他不要去,他就是不听。

今儿一早起来,又要穿素衣服,想来也许是北静王府里哪个要紧的姬妾没了。”

李纨等人说:

“如果真是这样,也该去走走,只是也该回来了。”

说着大家又商量:

“咱们先只管作诗,等他回来罚他。”

正说着,只见贾母已经派人来请了,大家就都往前头去了。

袭人把宝玉的事儿回明了贾母,贾母听了不高兴,就派人去接他。

原来宝玉心里有件私事,前一天就吩咐茗烟:

“明天一早我要出门,备下两匹马,在后门口等着,别让别人跟着。

告诉李贵,就说我去北静王府了。

要是有人找我,让他拦住,不用找,就说北静王府留下我了,反正很快就回来。”

茗烟也摸不着头脑,只好照他说的做了。

今天一早,果然备好了两匹马在园后门等着。

天亮了,只见宝玉全身穿着素净的衣服,从角门出来,一句话也不说,跨上马,一弯腰,顺着街就跑下去了。

茗烟也只好跨上马加鞭追上去,在后面忙问:

“咱们往哪儿去?”

宝玉说:

“这条路是往哪儿去的?”

茗烟说:

“这是出北门的大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出去了冷冷清清的,没什么可玩的。”

宝玉听了,点头说:

“我正想要冷冷清清的地方才好。”

说着,索性又加了两鞭,那马很快就转了两个弯子,出了城门。

茗烟越发不知道宝玉要干什么,只好紧紧跟着。

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人烟渐渐稀少了,宝玉才勒住马,回头问茗烟:

“这里有卖香的吗?”

茗烟说:

“香倒是有,不知道你要哪种?”

宝玉想了想:

“别的香不好,得要檀香、芸香、降香这三种。”

茗烟笑着说:

“这三样可不好找。”

宝玉有些为难。

茗烟见他为难,就问道:

“你要香做什么用?

我见二爷你时常在小荷包里放着散香,何不在里面找找?”

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他就回手从衣襟下掏出一个荷包来,摸了摸,竟然有两星沉速香,心里很高兴:

“只是用这个可能不太恭敬。”

再一想,这是自己随身带的,倒比买的还好些。

于是又问有没有炉炭。茗烟说:

“这可没办法了。

荒郊野外的哪里找去?

既然要用这些,怎么不早点说?

带了来多方便。”

宝玉说:

“你这糊涂东西,要是能带来,我还这么没命地跑出来干什么。”

茗烟想了半天,笑着说:

“我有个主意,不知道二爷你觉得怎么样?

我想二爷你肯定不止用香,只怕还需要别的东西,这也不是个事儿。

现在我们索性再往前多走二里地,就是水仙庵了。”

宝玉听了,急忙问:

“水仙庵就在这儿附近?

那更好了,我们快去。”

说着,就加鞭前行,一面回头对茗烟说:

“水仙庵的姑子常往咱们家去,咱们到那儿跟她借个香炉用用,她肯定会答应的。”

茗烟说:

“别说是咱们家有香火情分,就是不认识的庙里,跟她借,她也不敢不借。

只是有一件事,我常见二爷你最讨厌水仙庵,怎么今儿又喜欢上了?”

宝玉说:

“我平时讨厌那些俗人,不知道缘由,胡乱供神、盖庙。

这都是以前那些有钱的太监和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庙供着,也不知道那神到底是谁,听了些野史小说就信以为真。

比如这水仙庵,因为供的是洛神,所以叫水仙庵,其实从古到今根本就没有洛神。

那原是曹子建编的谎话,谁知这些愚昧的人就塑了像来供奉。

今儿这事正合我的心意,所以借这地方一用。”

说着,他们早已来到水仙庵门前。

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真是出乎意料,就像天上突然掉下个活龙似的,急忙上来问好,还叫老道来接过马。

宝玉进了庵堂,也不拜洛神的塑像,只是一个劲儿地欣赏。

这塑像虽然是泥做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姿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的风姿。

宝玉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来。

老姑子献上茶后,宝玉就向她借香炉。

那姑子去了好一会儿,连香、供品和纸马都预备好了拿来。

宝玉说:

“这些一概都不用。”

于是就叫茗烟捧着香炉来到后院,想找一块干净的地方,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

茗烟说:

“那井台上怎么样?”

宝玉点了点头,两人一起来到井台上,把香炉放下。

茗烟站到一旁。

宝玉掏出香点燃,含着泪施了半礼,然后转身让茗烟把东西收起来。

茗烟答应着,却没有马上收,而是急忙跪下磕了几个头,嘴里祷告说:

“我茗烟跟着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

只是今儿这一祭祀的事儿,没告诉我,我也不敢问。

不过想来这受祭的阴魂,虽然不知道姓名,肯定是那人间独一无二、天上也难寻的极其聪明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

二爷有些心事说不出口,让我来代您祷告:

您要是芳魂有灵,香魄多情,虽然阴阳相隔,可既然是知己,就时常来看看二爷,也不是不可以。

您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成个女孩儿,和你们在一起相伴,可别再托生做这须眉浊物了。”

说完,又磕了几个头,才爬起来。

宝玉听他还没说完,就忍不住笑了,踢了他一脚说:

“别胡说,让人听见了笑话。”

茗烟站起来,收起香炉,和宝玉一起走着,接着说:

“我已经跟姑子说了,二爷还没用饭呢,让她随便收拾了些东西,二爷您就勉强吃点儿。

我知道今儿咱们府里大排筵宴,热闹得很,二爷您就是为了躲开才跑出来的。

反正咱们在这儿清净一天,也算是尽了礼了。

要是不吃东西,可不行。”

宝玉说:

“既然戏和酒席我都不吃,那随便吃点儿素的也没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茗烟说:

“这就对了。

还有一件事,咱们出来了,肯定有人不放心。

要是没人不放心,晚点进城也没关系;

要是有人不放心,二爷您可得进城回家去。

第一,老太太、太太也能放心;

第二,礼也尽到了,不过如此。

就算回家去看戏吃酒,也不是二爷您故意的,不过是陪着父母尽孝道罢了。

二爷您要是光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担心,就是刚才受祭的阴魂也会不安生的。

二爷您觉得我这话怎么样?”

宝玉笑着说:

“我猜着你的意思了,你是想着就你一个人跟着我出来,回去怕担责任,所以拿这些大道理来劝我。

我才刚来了,不过是为了尽个礼,完了再去吃酒看戏,我又没说一整天不进城。

现在已经了了心愿,赶紧进城,让大家放心,这不两全其美嘛。”

茗烟说:

“这样就更好了。”

说着,两人来到禅堂,果然那姑子已经收拾好了一桌素菜。

宝玉随便吃了一些,茗烟也吃了,然后两人就上马,沿着原路回去。

茗烟在后面,不停地嘱咐:

“二爷您好好骑着,这马平时不大骑,您手抓紧点儿!”

一边说着,很快就进了城,还是从后门进去,急忙来到怡红院。

袭人等人都不在房里,只有几个老婆子在看屋子,见宝玉回来了,都高兴得眉开眼笑,说:

“阿弥陀佛,可算回来了!

把花姑娘急疯了!

上头正摆宴席呢,二爷您快去。”

宝玉听了,急忙把素衣服脱了,自己找了华丽的衣服换上,问宴席在什么地方,老婆子回说在新盖的大花厅上。

宝玉听了,直接往花厅走去,还没到呢,就隐隐约约听到了歌舞管弦的声音。

刚走到穿堂那边,就看见玉钏儿一个人坐在廊檐下掉眼泪,玉钏儿一见他来了,马上收起眼泪说:

“凤凰终于来了,快进去吧。

再晚一会儿不来,大家都要闹翻天了。”

宝玉赔着笑说:

“你猜猜我去哪儿了?”

玉钏儿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擦眼泪。

宝玉急忙进了花厅,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众人就像见到了宝贝凤凰似的。

宝玉赶紧上前给凤姐行礼。

贾母和王夫人都数落他说:

“你这孩子不知好歹!

怎么也不说一声就私自跑了?

这还得了!

明天再这样,等你老子回来,一定告诉他打你。”

说着又骂跟在宝玉身边的小厮们,说他们光听宝玉的话,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也不回一声。

一面又问他到底去哪儿了,吃了什么没有,有没有被吓到。

宝玉只好回说:

“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天去世了,我去给他表示哀悼。

他哭得那么厉害,我不好撇下他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儿。”

贾母说:

“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叫你老子打你。”

宝玉答应着。

贾母又要打跟来的小子们,众人赶忙求情,还劝道:

“老太太也别太担心了,他已经回来了,大家应该放心高兴才是。”

贾母一开始不放心,自然是生气,现在见他回来了,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还生气,也就不再提这事了;

还怕他不舒服,或者在别处没吃饱,路上受了惊吓,反而百般地哄他。

袭人早过来伺候了。

大家就接着看戏。

当天演的是《荆钗记》。

贾母、薛姨妈等人看了都心酸落泪,有的叹气,有的咒骂。

要知道后面的事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白话版请大家收藏:红楼白话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