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女生耽美>红楼白话版>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2 / 2)

咱们这样如花似玉的人,白白让这两个不成器的家伙玷污了,那也太无能了。

而且他们家有一个极其厉害的女人,现在瞒着她我们才能平安。

要是有一天她知道了,怎么会善罢甘休!

肯定会有一场大闹,还不知道谁生谁死呢。

趁现在,我不拿他们取乐、折磨他们来补偿,到时候白白落个坏名声,后悔都来不及!”

她母亲和姐姐见劝不动她,也只好作罢。

那尤三姐天天挑挑拣拣吃的穿的,打了银的首饰,又要金的;

有了珠子,又想要宝石;

吃了肥鹅,又要宰肥鸭。

要是不合心意,就把桌子一推;

衣裳要是不如意,不管是绫罗绸缎还是崭新的,就用剪刀剪碎,撕一条骂一句。

说到底,贾珍等人何曾有一天称心如意过,反而花了许多昧着良心的钱。

贾琏来了,只待在尤二姐的房里,心里也有些后悔。

无奈尤二姐倒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把贾琏当作终身依靠,凡事还知道关心体贴。

要说温柔和顺,凡事都和贾琏商量,不敢自作主张,确实比王熙凤强了十倍;

要说标致,她的言谈举止,也胜过王熙凤五分。

虽然她以前有过不好的行为,但已经失足,有了一个“淫”字,就算有再多的好处,也被人看不起了。

偏偏这贾琏又说:

“谁能不犯错呢?

知道错了能改就好。”

所以不再提她以前的放荡行为,只看重她现在的好,两人就如胶似漆,恩爱无比,一心一计,发誓同生共死,哪里还把王熙凤和平儿放在心上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尤二姐在枕边衾内,也常常劝贾琏说:

“你和珍大哥商量商量,找个合适的人,把三丫头嫁了吧。

留着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终究会惹出事情来,到时候可怎么办呢?”

贾琏说:

“前几天我跟大哥说过了,他就是舍不得。

我说‘这就像一块肥羊肉,只是太烫了不好下口;玫瑰花儿虽然可爱,可刺太扎手。

咱们未必能降得住她,还是找个正经人把她嫁了吧。’

他只是含含糊糊的,后来就把这事放下了。

你说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尤二姐说:

“你放心。

咱们明天先劝劝三丫头,她要是肯了,就让她自己去折腾。

闹得实在没办法了,就不得不把她嫁出去。”

贾琏听了说:

“这话有道理。”

到了第二天,尤二姐另外准备了酒菜,贾琏也不出门,到了中午特地请他的小姨子过来,让她和她母亲坐在上座。

尤三姐心里明白他们的意思,酒过三巡之后,不等姐姐开口,她就先流着泪说:

“姐姐今天请我来,肯定有重要的话要说。

但妹妹我不是傻瓜,也不用啰啰嗦嗦地提以前那些丑事,我都知道,说出来也没什么用。

现在姐姐你已经有了好的归宿,妈也有了安身的地方,我也要为自己找个好的结局,这才是正理。

但终身大事,关乎一生一死,可不是儿戏。

我现在已经改过自新,守本分了,只要能让我选一个平日里中意的人,我才会跟他走。

要是由着你们来挑选,就算是富可敌国如石崇,才华横溢如曹植,容貌俊美如潘安的人,我心里不喜欢,那也白过一辈子。

”贾琏笑道:

“这也容易。

不管你说的是谁都行,所有的彩礼都由我们来置办,母亲也不用操心。”

尤三姐哭着说:

“姐姐你知道的,不用我说。”

贾琏笑着问尤二姐:

“是谁呀?”

尤二姐一时也想不起来。

大家都在想,贾琏就猜到肯定是那个人,于是拍手笑道:

“我知道了。

这人确实不错,你果然有眼光!”

尤二姐笑着问:

“是谁呀?”

贾琏笑道:

“别人她哪里能看上,肯定是宝玉。”

尤二姐和尤老娘听了,也觉得有道理。

尤三姐却啐了一口,说道:

“我们就算有十个姊妹,也不能都嫁给你们弟兄十个吧。

难道除了你们家,天下就没有好男人了吗?”

众人听了都很惊讶:

“除了他,还能是谁呢?”

尤三姐笑着说:

“别只看眼前,姐姐你回想一下五年前,就知道了。”

正说着,忽然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过来请贾琏,说道:

“老爷那边急着叫爷呢。

小的回话说爷往舅老爷那边去了,小的这就赶忙来请。”

贾琏赶忙又问:

“昨天家里没人问起我吗?”

兴儿说:

“小的回奶奶说,爷在庙里跟珍大爷商量做百日道场的事,恐怕回不来。”

贾琏赶忙让人牵马,隆儿跟着他走了,留下兴儿应对来往事务。

尤二姐拿了两碟菜,叫人用大杯斟满酒,让兴儿在炕沿下蹲着吃,然后东一搭西一搭地跟他聊起天来。

她问兴儿家里王熙凤多大年纪,厉害到什么样子,老太太多大年纪,太太多大年纪,府里有几个姑娘,各种家常琐事都问了个遍。

兴儿笑嘻嘻地在炕沿下一边吃,一边把荣府里的事详细地告诉了她们母女。

兴儿又说:

“我是负责二门上轮班的。

我们一共两班,一班四个人,总共八个。

这八个人里,有几个是奶奶的心腹,有几个是爷的心腹。

奶奶的心腹,我们可不敢招惹;

爷的心腹,奶奶那边的人就敢去招惹。

说起我们奶奶,真不是我乱说,奶奶心里歹毒,嘴巴又尖酸刻薄。

我们二爷也算是个不错的人了,可在她面前也得让着她!

倒是她身边的平姑娘为人挺好,虽然和奶奶站在一边,但她还经常背着奶奶做些好事。

我们这些小的们,但凡犯了错,奶奶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只要求求平姑娘,这事也就过去了。

如今府里上上下下,除了老太太和太太,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看在面子上怕她罢了。

都因为她总觉得别人都不如她,就一门心思哄着老太太和太太开心。

她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没人敢阻拦她。

她还恨不得把银子都省下来堆成山,好让老太太和太太夸她会过日子,却不知道苦了底下的人,就为了自己讨好。

要是有什么好事,不等别人开口,她就抢先去做;

要是有了坏事,或者她自己做错了,就缩头缩脑,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还在旁边煽风点火。

现在连她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弃她,说她‘像只鸟,专挑兴旺的地方飞,一家子都是黑母鸡,自家的事不管,倒去替别人家瞎忙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要不是老太太在前面护着,早就把她叫来教训了。”

尤二姐笑着说:

“你背着她这样说她,将来又不知道会怎么说我呢。

我可比她差远了,更有得说了。”

兴儿赶忙跪下说:

“奶奶要是这么说,小的不怕遭雷劈!

要是我们这些小的有福气,当初二爷娶奶奶的时候,要是娶的是奶奶这样的人,我们也能少挨些打骂,少提心吊胆的。

如今跟着爷的这几个人,哪个不在背地里称赞奶奶心地善良,体恤下人?

我们还商量着,要是二爷能把我们要过来,我们都情愿来伺候奶奶呢。”

尤二姐笑着说:

“猴崽子,还不起来!

说句玩笑话就吓成那样。你们来干什么的?

我还打算找你奶奶去呢。”

兴儿连忙摆手说:

“奶奶可千万别去!

我跟奶奶说,您一辈子都别见她才好。

她嘴甜心狠,两面三刀,当面一脸笑容,脚下却使绊子;

表面上像一盆火,暗地里却像一把刀,什么坏毛病都占全了。

恐怕三姨这张嘴都比不上她。

奶奶您这么斯文善良的人,哪里是她的对手!”

尤二姐说:

“我只要以礼相待,她还能怎么样!”

兴儿说:

“不是小的喝了酒胡言乱语,奶奶就算有礼让着她,她见奶奶比她标致,又比她得人心,怎么会善罢甘休?

人家是醋罐子,她就是醋缸醋瓮。

凡是丫头,二爷只要多看一眼,她就有本事当着二爷的面大闹一场。

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概一年半载,两人能有一次在一起,她嘴里都要唠叨个不停,气得平姑娘发脾气,哭闹一场,说:

‘又不是我自己要进来的,是你花言巧语劝我,我本来不愿意,你反倒说我不听话。

现在又这样!’

她也没办法,还得反过来央求平姑娘。”

尤二姐笑着说:

“你这是说谎吧?

这么厉害的一个夜叉,怎么会怕屋里的人呢?”

兴儿说:

“这就是俗话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

平姑娘是她从小的丫头,陪嫁过来的,一共四个,嫁人了的嫁人,死了的死了,就剩下平姑娘这个心腹。

她把平姑娘收进屋里,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贤良的名声,二来是想拴住二爷的心,不让他在外面乱来。

这里面还有一段缘由:

我们家的规矩,凡是爷们长大,没娶亲之前,都先安排两个人伺候。

二爷本来有两个,谁知道她来了不到半年,就挑出两个人的错处,把她们都打发走了。

别人虽然不好说什么,但她自己脸上也过不去,所以就逼着平姑娘做了屋里人。

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把这种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拨离间,而是一心忠心耿耿地伺候她,她才容得下平姑娘。”

尤二姐笑着说:

“原来如此。

但我听说你们家还有一位寡妇奶奶和几位姑娘。

她这么厉害,这些人怎么能容忍她呢?”

兴儿拍手笑着说:

“原来奶奶不知道。

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外号叫‘大菩萨’,是第一个善良的人。我们家规矩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适合清净守节。

好在姑娘们多,就把姑娘们交给她,让她教导姑娘们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她的职责。

除此之外,她什么事都不过问,什么事都不管。

就因为这段时间她生病了,事情又多,这才让大奶奶暂时管几天。

说到底也没什么可管的,不过是按规矩办事,不像她那样爱多事逞能。

我们大姑娘就不用说了,要是不好,也不会有这么大的福气。

二姑娘的外号叫‘二木头’,就算戳她一针,她都不知道喊一声‘哎哟’。

三姑娘的外号叫‘玫瑰花’。”

尤氏姐妹连忙笑着问是什么意思。

兴儿笑着说:

“玫瑰花又红又香,谁都喜欢,可就是有刺扎手。

她也是个厉害人物,只可惜不是太太亲生的,真是‘老鸹窝里出凤凰’。

四姑娘年纪小,她是珍大爷的亲妹妹,因为从小没了母亲,老太太让太太抱过来养大的,也是个不管事的。

奶奶您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还有两个姑娘,那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叫黛玉,那模样身段和三姨差不多,肚子里全是学问,就是身子骨弱,这么热的天,还穿着夹衣出来,风一吹就倒了。

我们这些没规矩的,都偷偷叫她‘多病西施’。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宝钗,就像雪堆出来的一样。

每次出门上车,或者偶尔在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就像着了魔似的,看见她们俩,大气都不敢出。”

尤二姐笑着说:

“你们家规矩大,虽然你们小孩子能进去,但遇见小姐们,也该远远躲开。”

兴儿摆摆手说:

“不是,不是。

那正经的大礼,自然是要远远躲开,这不用说。

就算躲开了,我们自己都不敢出气,就怕气大了,把姓林的吹倒了,气暖了,把姓薛的给吹化了。”

说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白话版请大家收藏:红楼白话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