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听了,就又把读书练字的事丢到一边,仍旧像以前一样四处闲逛。
当时正是暮春时节,史湘云觉得无聊,因为看见柳花飘舞,便偶然写成一首小令,词牌是《如梦令》 ,词是这样的: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自己写完后,心里很得意,就用一条纸写好,拿给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
黛玉看完,笑着说:
“好!也新鲜有趣。我可写不出来。”
湘云笑着说:
“咱们这几个诗社总没有填过词。
你明天何不起社填词,换个花样,岂不是更新鲜些?”
黛玉听了,一时兴起,便说:
“这话很对。我现在就去请他们。”
说着,一面吩咐准备了几样果点之类的东西,一面就派人分头去请众人。
这里她二人便拟定了以“柳絮”为题,又限定了几个词调,写好后,挂在墙上。
众人来看,上面写着:
“以柳絮为题,限填各种小调。”
又都看了史湘云的词,称赞了一番。
宝玉笑着说:
“填词我倒不擅长,少不得也要胡乱写几句。”
于是大家抽签,宝钗抽得了《临江仙》,宝琴抽得《西江月》,探春抽得了《南柯子》,黛玉抽得了《唐多令》,宝玉抽得了《蝶恋花》。
紫鹃点了一支梦甜香,大家开始思索起来。
不一会儿黛玉写好了,接着宝琴、宝钗也都写好了。她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着说:
“我先看完你们的,再看我的。”
探春笑着说:
“哎呀,今天这香怎么烧得这么快,已经只剩三分了!
我才写了半首。”
于是又问宝玉写好了没有。
宝玉虽然写了一些,但自己觉得不好,又都擦掉要重新写,回头一看香,已经快烧完了。
李纨等笑着说:
“这算输了。蕉丫头的半首先写出来看看。”
探春听了,急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有半首《南柯子》 ,写道是: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着说:
“这倒也好接着写,何不再续上?”
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输,不肯勉强凑数,就把笔放下,来看这半首。
见没写完,反倒来了兴致,有了灵感,于是提笔续道: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众人笑着说:
“正经你该写好的你写不好,这倒偏偏有了。就算写得好,也不算数。”
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都点头感叹,说:
“写得太悲伤了,好是固然好的。”
接着又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几处落红庭院?
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众人都笑着说:“到底是她的声调豪迈。
‘几处’‘谁家’两句最妙。”
宝钗笑着说:
“终究不免过于丧气。
我想,柳絮原本是一种轻薄无根、没有羁绊的东西,不过依我的想法,偏要把它写好,才不落俗套。
所以我胡乱写了一首,不一定合你们的心意。”
众人笑着说:
“不要太谦虚。我们先鉴赏鉴赏,肯定是好的。”
于是看宝钗这首《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着说:
“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高出众人了。”
又接着看下面: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
“果然翻出了好意境,自然这首最好。
要说缠绵悲戚,潇湘妃子当仁不让;
情致妩媚,那是枕霞;
小薛和蕉客今天算是落第了,要受罚的。”
宝琴笑着说:
“我们自然认罚,但不知道交白卷的,该怎么罚呢?”
李纨道:
“别着急,这一定要重重罚他。
就以这次为例子。”
话还没说完,只听窗外竹子上“砰”的一声响,就好像帘屉子倒了一样,众人吓了一跳。
丫鬟们出去查看,帘外的丫鬟嚷道:
“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众丫鬟笑着说:
“好一个漂亮的风筝!
不知道是谁家放断了线。把它拿下来。”
宝玉等人听了,也都出来看,宝玉笑着说:
“我认得这个风筝。
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她送过去吧。”
紫鹃笑着说:
“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就她有这个不成?
我不管,我先拿起来。”
探春道:
“紫鹃也学得小气了。
你们也有一样的,这会儿捡别人放跑的,也不怕忌讳!”
黛玉笑着说:
“就是呢,也不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扔出去吧!
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紫鹃听了,赶忙让小丫头们把这个风筝送给园门上值日的婆子,要是有人来找,好还给人家。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一个美人风筝来。
有的去搬高凳,有的去捆剪子股,还有的去拨籰子。
宝钗等都站在院门前,指挥丫头们在院外宽敞的地方放风筝。
宝琴笑着说:
“你这个风筝不太好看,不如三姐姐那个软翅子大凤凰的好看。”
宝钗笑着说:
“确实。”
于是回头对翠墨说:
“你去把你们的风筝拿来也放放。”
翠墨笑嘻嘻地果然去取了。宝玉又兴奋起来,打发一个小丫头回家,说道:
“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风筝取来。”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着说:
“晴姑娘昨儿把它放走了。”
宝玉说:
“我还一次都没放过呢。”
探春笑着说:
“反正都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宝玉说:
“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风筝拿来吧。”
丫头去了,和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风筝和籰子过来,说:
“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风筝给了三爷了。
这一个是林大娘刚送来的,就放这个吧。”
宝玉仔细看了看,只见这个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吩咐把它放起来。
此时探春的风筝也取来了,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在那边山坡上已经放起来了。
宝琴也让人把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风筝取来。
宝钗也很高兴,也取了一个风筝,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了起来。
只有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飞到房那么高,就落下来了。
急得宝玉头上直冒汗,众人又笑起来。
宝玉气得把风筝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
“要不是个美人模样,我一脚把你跺个稀烂!”
黛玉笑着说:
“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让别人重新打个顶线,就好了。”
宝玉一面让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拿了一个风筝来放。
大家都仰着头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飞到半空中去了。
不一会儿,丫鬟们又拿来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 ,玩了一阵。
紫鹃笑着说:
“这一阵风大,姑娘来放吧。”
黛玉听了,用手帕垫着手,顿了顿,果然感觉风又大又急,接过籰子,顺着风筝的势头把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的声响,转眼间籰子上的线就放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黛玉便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着说:
“各人都有风筝,你先请吧。”
黛玉笑着说:
“这一放,虽说有趣,只是心里有些不忍。”
李纨说:
“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才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走就好了。”
紫鹃笑着说:
“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
哪一年不放几个风筝?
今儿忽然又心疼了。
姑娘不放,等我放。”
说着,从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齐着籰子根部,一丝线都不留,“咯登”一声剪断,笑着说:
“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走了!”
那风筝飘飘摇摇,一直往后退去,一会儿就只有鸡蛋那么大小,转眼间只剩一个小黑点,再一转眼便看不见了。
众人都仰着头,眯着眼说:
“有趣,有趣。”
宝玉说:
“可惜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
要是落在有人烟的地方,被小孩子捡到还好,要是落在荒郊野外,没有人烟的地方,我真替它感到寂寞。
想来想去,把我的这个风筝也放去,让它们两个做个伴儿吧。”
于是也用剪子剪断风筝线,像之前一样放了出去。
探春正要剪断自己的凤凰风筝线,看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风筝,便说:
“这也不知道是谁家的?”
众人都笑着说:
“先别剪你的,看它好像要来绞在一起的样子。”
正说着,只见那只凤凰风筝渐渐靠近,最后和探春的凤凰风筝绞在了一起。
众人刚要往下收线,另一家也在收线,两边正僵持不下,又看见一个门扇大小的玲珑“喜”字风筝,带着响鞭,在半空中像钟声一样响着,也飞了过来。
众人笑着说:
“这一个也来绞了。
先别收,让它们三个绞在一起,倒挺有趣呢!”
正说着,那“喜”字风筝果然和这两个凤凰风筝绞在了一处。
三家一起收线,胡乱拉扯,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地都飞走了。
众人拍手,哄堂大笑,说道:
“倒真有趣,也不知道那‘喜’字风筝是谁家的,太爱捉弄人了些!”
黛玉说:
“我的风筝也放出去了,我也累了,要回去休息了。”
宝钗说:
“等我们都放完,大家再一起散吧。”
说着,看着她的姊妹们都把风筝放出去了,大家这才散去。
黛玉回到房中,歪着身子养神。
要知后事如何,下回便见分晓。
喜欢红楼白话版请大家收藏:红楼白话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