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听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正要派人去问问,只见贾琏已经进来了,把外面的事告诉了她一遍。
凤姐说道:
“事情虽然不大要紧,但这种风气可不能助长。
现在还算咱们家里正兴旺的时候,他们就敢打架。
以后小辈们当家,他们就更难管束了。
前年我在东府里,亲眼看见焦大吃得烂醉,躺在台阶子底下骂人,不管上下尊卑,一股脑儿地乱骂。
他虽然是有过功劳的人,但主子奴才的名分,总还是要顾点体统才好。
珍大奶奶,不是我说她,是个老实人,把每个人都惯得无法无天。
如今又弄出个什么鲍二,我还听说他是你和珍大爷得力的人,为什么今天又打他呢?”
贾琏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很尴尬,就找话岔开,借口有事,说着就走了。
小红进来回禀说:“芸二爷在外面想见奶奶。”
凤姐一想,“他又来干什么?”
就说道:“让他进来吧。”
小红出去,瞅着贾芸微微一笑。
贾芸赶忙凑近一步,问道:“姑娘替我回禀了吗?”
小红红了脸,说道:“我就是见二爷的事多。”
贾芸说道:
“哪有那么多事能劳烦姑娘到里面来传话呢!
就是那一年姑娘在宝二叔房里,我才和姑娘——”
小红怕被人撞见,不等他说完,赶忙问道:
“那年我换给二爷的一块绢子,二爷看见了吗?”
贾芸听了这句话,高兴得心花怒放,刚要说话,只见一个小丫头从里面出来,贾芸连忙和小红往里走。
两个人一左一右,离得不远。
贾芸悄悄地说:
“等我出来,还是你送我出去。
我告诉你,还有好玩的事儿呢。”
小红听了,脸一下子红了,瞅了贾芸一眼,也不搭话。
和他一起到了凤姐门口,自己先进去回禀,然后出来,掀起帘子,招手示意,嘴里却故意说道:
“奶奶请芸二爷进来呢。”
贾芸笑了笑,跟着她走进房里,给凤姐请安,还说:“母亲让我问您好。”
凤姐也问了他母亲好。
凤姐说:“你来有什么事?”
贾芸说道:
“侄儿从前承蒙婶娘疼爱,心里时刻记着,总觉得过意不去。
想孝敬婶娘,又怕婶娘多想。
如今重阳节,略微准备了一点东西。
婶娘这里什么没有?不过是侄儿的一点孝心。
就怕婶娘不肯赏脸。”凤姐笑着说:“
有话坐下说。”
贾芸这才侧身坐下,连忙把东西捧起来放在旁边桌上。
凤姐又说道:
“你不是什么富裕的人,何苦又去花钱!
我又不缺东西用。
你今天来,到底有什么想法,你倒是实话实说。”
贾芸说道:“并没有别的想法,不过是感念婶娘的恩情,过意不去罢了。”
说着,微微地笑了。
凤姐说道:
“不是这么回事。你手头不宽裕,我很清楚,我何苦白白要你的东西!
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得先跟我说明白。
要是这么吞吞吐吐的,我可就不收了。”
贾芸没办法,只得站起来,陪着笑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非分之想。
前几天听说老爷总办陵寝工程,侄儿有几个朋友做过好多工程,都非常妥当,想求婶娘在老爷跟前提一提。
要是能揽到一两种工程,侄儿再不会忘了婶娘的恩典。
要是家里有用得着侄儿的地方,侄儿也一定给婶娘出力。”
凤姐说道:
“要是别的事,我还能做主。
至于衙门里的事,上面呢,都是堂官司员决定的;
下面呢,都是那些书办衙役们办的,别人恐怕插不上手。
就连自己家里的人也不过是跟着老爷服侍服侍。
就是你二叔去,也只是为了自家的事,他也不能干涉公事。
论起家里的事,这里也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连珍大爷都压不住。
你的年纪又轻,辈分又小,哪里能应付得了这些人呢。
况且衙门里的工程差不多也要结束了,不过是白跑一趟。
你在家里什么事做不了,难道没了这碗饭就吃不成了?
我这是实话,你自己回去想想就明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你的心意,我领了,把东西快拿回去,是从哪儿弄来的,仍旧给人家送回去吧。”
正说着,只见奶妈带着巧姐儿进来。
巧姐儿身上穿得花团锦簇,手里拿着好多玩意儿,笑嘻嘻地走到凤姐身边学舌。
贾芸一见,就站起来笑盈盈地赶着说道:
“这就是大妹妹吧?你想要什么好东西不?”
巧姐儿“哇”的一声就哭了。贾芸连忙退到一旁。
凤姐说道:“乖乖,不怕。”
连忙把巧姐揽在怀里,说:“这是你芸大哥哥,怎么认生了呢。”
贾芸说:“妹妹长得好相貌,将来又是个有大福气的。”
巧姐儿回头看了贾芸一眼,又哭起来,连着哭了好几次。
贾芸看这情形坐不住了,就起身告辞要走。
凤姐说:“你把东西带回去吧。”
贾芸说:“这点东西,婶娘就不肯赏脸收下?”
凤姐说道:
“你不带回去,我就派人送到你家去。
芸哥儿,你别这样。
你又不是外人,我这里有机会,少不了打发人去叫你,没事的时候也没办法,不在乎这些东西。”
贾芸见凤姐执意不收,只得红着脸说:“既然这样,我再找些合用的东西来孝敬婶娘吧。”
凤姐就叫小红拿着东西,跟着贾芸送他出来。
贾芸一边走,一边心里想:
“都说二奶奶厉害,果然厉害。
一点漏洞都没有,真是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好下场。
这巧姐儿更奇怪,见了我就好像前世的冤家似的。
真是晦气,白折腾了这么一天!”
小红见贾芸没达到目的,也不高兴,拿着东西跟出来。
贾芸接过来,打开包,挑了两件,悄悄地递给小红。
小红不接,嘴里说:
“二爷别这样,要是让奶奶知道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贾芸说:“你好好收着吧,怕什么!哪能就被知道了呢。你要是不要,就是瞧不起我了。”
小红微微一笑,这才接过来,说:“谁稀罕你这些东西!算什么呀?”
说完这句话,脸又红了。
贾芸也笑着说:“我也不是为了东西,况且那东西也不算什么。”
说着话,两人已走到二门口。
贾芸把剩下的东西仍旧揣在怀里。
小红催着贾芸说:“你先去吧,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我今天就在这院子,又不会有什么阻碍。”
贾芸点点头说:
“二奶奶太厉害了,可惜我不能常来。
刚才我说的那些话,你心里总归是明白的,等有空了,我再跟你说。”
小红满脸羞红,说道:“你走吧,明天也常来走动走动。谁叫你和她关系生疏呢?”
贾芸说:“知道了。”
说着,贾芸走出了院门。
这边小红站在门口,呆呆地看着他走远了,才转身回来。
话说凤姐在房里吩咐准备晚饭,接着又问道:“你们熬好粥了吗?”
丫鬟们急忙去问,回来禀报说:“已经准备好了。”
凤姐说:“你们拿一两碟南边送来的糟货吧。”
秋桐答应了,让丫头们去安排。
平儿走过来说笑道:
“我倒忘了,今天晌午,奶奶在老太太那边的时候,水月庵的师父派人来,想向奶奶要两瓶南方的小菜,还想支取几个月的月银,说她身体不舒服。
我问那个道婆:‘师父怎么不舒服了?’
她说:‘已经四五天了,前几天夜里,因为那些小沙弥、小道士中有几个女孩子,睡觉的时候没吹灯,她提醒了好几次,她们也不听。
有一晚看到她们三更过后灯还亮着,她就叫她们吹灯,可一个个都睡着了,没人回应,她只好自己起身去把灯吹灭。
回到炕上,就看见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坐在炕上。
她赶忙问是谁,那两人就把一根绳子套在她脖子上,她就喊起人来。
众人听到声音,点上灯火一起赶来,发现她已经躺在地上,嘴里直吐白沫,幸亏被救醒了。
现在还吃不了东西,所以派人来要些小菜。’我因为奶奶不在房里,不方便给她。
我说:‘奶奶现在没空,在上面老太太那儿呢,等回来我告诉她。’
就把来人打发回去了。
刚才听见说起南方的小菜,我才想起来,不然就忘了。”
凤姐听了,愣了一下,说:“南方的小菜不是还有吗,让人送些过去就是了。
那银子改天叫芹哥来领吧。”
这时又看见小红进来回禀说:
“刚才二爷派人来,说今晚在城外有事,回不来了,先通知一声。”
凤姐说:“知道了。”
正说着,只听见一个小丫头从后面气喘吁吁地叫嚷着,直接跑到院子里来。
外面平儿迎上去,还有几个丫头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凤姐问:“你们在说什么呢?”
平儿说:“小丫头胆子小,说些鬼话。”
凤姐把那个小丫头叫进来,问道:“说什么鬼话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丫头说:
“我刚才到后面去叫打杂的添煤,只听见三间空屋子里哗啦哗啦地响。
我还以为是猫啊老鼠的,接着又听见‘嗳’的一声,就像人喘气似的。
我害怕,就跑回来了。”
凤姐骂道:“胡说!我这里可不许说神说鬼的,我从来不信这些。快滚出去!”
那小丫头出去了。凤姐便让彩明把一天的零碎日用账目核对一遍,这时已经快到二更天了。
大家又休息了一会儿,随便聊了些闲话,然后就让各人去休息了。
凤姐也躺下睡觉了。
快到三更的时候,凤姐似睡非睡,突然觉得身上寒毛直竖,一下子惊醒了。
越躺着越觉得心里发毛,于是叫平儿、秋桐过来作伴。两人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秋桐原本和凤姐关系不好,后来贾琏因为尤二姐的事,不太宠爱她了,凤姐又拉拢她,现在倒也安稳,只是心里对凤姐的感情比平儿差远了,不过表面上还过得去。
如今见凤姐不舒服,只好端上茶来。凤姐喝了一口,说:
“难为你了,去睡吧,只留平儿在这儿就行了。”
秋桐却想献殷勤,便说:
“奶奶要是睡不着,我们两个轮流陪着你也行啊。”
凤姐一边说着,一边就睡着了。
平儿和秋桐见凤姐睡着了,只听到远处传来鸡叫声,两人这才都穿上衣服,稍微躺了一会儿,天就亮了,连忙起来伺候凤姐洗漱。
凤姐因为夜里发生的事,心神不定,心里慌乱,但她一向好强,还是强撑着起身。
正坐着心里犯嘀咕呢,忽然听到一个小丫头在院子里问:“平姑娘在屋里吗?”
平儿答应了一声,那小丫头掀起帘子进来,原来是王夫人派来的,找贾琏,说道:
“外面有人回禀要紧的官事。
老爷刚出门,太太叫赶快请二爷过去。”
凤姐听了,吓了一跳。
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白话版请大家收藏:红楼白话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