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穿中山装的男人围坐在煤炉旁,见他们进来同时站起身。
煤炉上的水壶“呜呜”地喷着白汽,在窗户上结了一层厚厚的水雾。
“这位是林川同志。”
陈少校简短地介绍,“这三位是军区派来的审讯专家。”
最年长的李专家约莫五十岁,花白的鬓角修剪得一丝不苟。
他面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字,钢笔尖还滴着墨水。
中间那位王专家戴着圆框眼镜,正在翻阅一沓电报记录,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烧到了过滤嘴。
最年轻的周专家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却有一双异常冷静的眼睛,手里把玩着一把折刀。
“坐。”年长的专家指了指靠窗的椅子,“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林川刚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下,就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窗缝渗进来。
窗玻璃上凝结的冰花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与屋内煤炉散发的热气形成鲜明对比。
李专家清了清嗓子,声音沙哑:“张青松的情况很特殊。”他翻开笔记本,林川注意到上面用红蓝铅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他掌握的情报比我们预想的要多得多。”
他从旁边拿过来一张东北地区地图,铺在桌面上。
煤油灯的光线下,十几个红圈密密麻麻分布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要地。
“去年至今,东北地区共破获敌特案件47起。”
他用钢笔尖点着地图,“主要活动集中在三个方向,老王,你介绍一下。”
戴眼镜的王专家立即接话,声音带着东北口音:“第一类是破坏交通。”
他推过来一沓照片,上面是遭破坏的铁路桥梁。
“11月3日,哈城至佳市铁路线被炸,就是台湾派来的爆破组干的。”
“第二类是渗透工厂。”他继续说道,“沈城机床厂、长春汽车厂都发现过特务,专门搜集苏联援建项目的技术资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专家又翻出一组电报抄件:“最棘手的是第三类。”
他指着最新截获的电报。
“台湾今年开始往农村派遣’长期潜伏组’,专门伪装成农技员、粮站干部。”
王专家摘下眼镜擦了擦:“敌特最近盯上了两样东西。”他竖起两根手指,“抗旱粮种和水利工程图纸。上个月在吉省,我们抓到一个冒充农科院专家的特务,身上搜出了水库设计图。”
陈少校突然插话:“我们怀疑张青松在负责整个松江流域的潜伏网络。”
“林川!”
一直沉默的周专家突然“咔嗒”一声合上折刀,打断了谈话。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直勾勾地盯着林川:“张青松为什么指名要见你?”
刀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发出清脆的声响
屋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煤炉上水壶的“呜呜”声。
三个专家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林川,等待着他的回答。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吹得窗框“咯咯”作响。
几粒雪粒子从缝隙里钻进来,落在林川的肩头。
陈少校适时地打破沉默:“老李,把审讯记录给林同志看看。”
李专家推过来一个牛皮纸档案袋。
封口处的火漆印已经破损,露出里面泛黄的纸张。
林川注意到档案袋上有个模糊的血指印,在煤油灯下呈现出暗褐色。
“他在一次审讯中提到你三次。”
李专家指着其中一页记录,“说只有你能理解他的处境。”
他顿了顿,笑了起来:
“为什么?”
喜欢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请大家收藏: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