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店与邻市商业中心成功签约,正式开启跨区域扩张之路。签约仪式刚结束,陈宇便马不停蹄地投入新店筹备工作,带着苏瑶、刘峰等人赶赴邻市,亲自监督各项准备事宜。
一到邻市,陈宇就感受到了与本地截然不同的商业氛围。这里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大商场和品牌早已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百货商店作为外来者,想要迅速打开局面并非易事。
筹备初期,人员招聘就遭遇难题。邻市人才市场虽人才济济,但对于百货商店这样一家外地企业,许多求职者心存疑虑,担心未来发展前景和自身职业规划无法得到保障。招聘现场门可罗雀,收到的简历寥寥无几,且大多不符合岗位要求。
“陈宇,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得想个办法提高吸引力,不然新店开业都成问题。”苏瑶看着招聘进度表,眉头紧锁。
陈宇思考片刻后说:“把我们的福利待遇再提高一些,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资和完善的培训晋升体系,并且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我们品牌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另外,联系一些本地的高校和职业院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培养人才。”
在调整招聘策略后,情况稍有好转,陆续有求职者前来应聘。但在人员培训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本地员工与老店派来的骨干之间存在理念差异,对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标准理解不一致,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员工太自我了,根本不把我们的标准当回事,沟通起来太困难。”一位老店骨干无奈地向刘峰抱怨。
刘峰把情况汇报给陈宇,陈宇意识到这是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他组织了一场全体员工参加的座谈会,亲自为大家讲述百货商店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分享那些在困难中坚守、在挑战中突破的故事。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要改变你们,而是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成长。百货商店的成功,靠的是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对顾客的真诚服务。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但也希望大家能融入我们的团队,一起为顾客创造更好的购物体验。”陈宇诚恳地说。
这场座谈会让员工们对百货商店有了更深的了解,态度也逐渐转变。大家开始积极学习百货商店的服务标准和经营模式,培训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然而,筹备工作刚有起色,供应链方面又传来坏消息。邻市的供应商对百货商店的采购量和付款周期存在疑虑,不愿给予优惠政策和稳定的供货保障。一些原本谈好的合作,在最后关头也出现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