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玄幻魔法>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第120章 东晋名士谢鲲:不务正业的社牛达人如何改写家族命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东晋名士谢鲲:不务正业的社牛达人如何改写家族命运(2 / 2)

断案如神:有富商贿赂他三车珠宝,谢鲲当场在衙门开直播:“各位父老看好了!这些钱全拿去修水渠!”(注:史载其“莅政清肃”)

文化扶贫:公务之余亲自教百姓唱《诗经》,声称“移风易俗比收税重要”。

生态保护:颁布“禁捕幼鱼令”,比现代休渔制度早1700年。

临终遗言成千古谜题

谢鲲病重时,部下含泪问:“大人可有未了心愿?”他挣扎着摸出酒壶,笑道:“告诉王敦…他欠我的酒钱…记得烧给我…”话音未落便阖然长逝。这究竟是黑色幽默还是政治隐喻?《晋书》讳莫如深,但百姓更愿相信:那个放浪形骸的名士,至死都在戏谑人间。

五、历史评价:浪子?智者?家族救星?

在正史里,谢鲲的形象颇为分裂:

《晋书》吐槽他:“终日纵酒”“不屑政事”,活脱脱一个职场老油条;

百姓点赞他:豫章任上清廉爱民,堪称乱世清流;

家族感谢他:靠装疯卖傻和王敦划清界限,保住了谢氏满门。

现代视角再解读

用今天的话说,谢鲲就是个“危机管理大师”。他深谙“苟住才能输出”的真理,在权谋漩涡中精准走位:劝谏时像诸葛亮,摸鱼时像宅男,治国时像包拯。这种“该卷就卷,该躺就躺”的生存智慧,堪称东晋版《职场升职记》!

六、隐藏副本:谢鲲的“文化遗产”

音乐界的扫地僧

谢鲲擅长的“啸”,可不是随便吹口哨。这种将丹田之气与音律结合的技艺,被《世说新语》称为“响遏行云”。某次雅集,他与阮籍侄孙阮孚比拼,一声长啸惊飞十里麻雀,吓得王导酒杯都摔了:“你这是人形低音炮啊!”

时尚界的泥石流

当其他名士还在模仿“竹林七贤”爆款穿搭时,谢鲲已经玩起混搭风:

头戴渔民斗笠,身披官服锦袍

脚踩木屐配波斯绒袜

腰间同时挂着酒葫芦和官印

建康城裁缝们哀嚎:“谢大人您饶了我们吧!”

教育界的非主流

他教导子侄从不布置作业,反而带着孩子们:

在雨天赤脚踩水坑,美其名曰“感受自然之道”

把《庄子》改编成rap教学

发明“辩论积分制”:吵赢长辈奖烧鸡一只

后来谢安能谈笑间击退苻坚百万大军,恐怕就是从小被叔叔练出的心理素质。

七、同时代大佬眼中的谢鲲

王导:“此子看似荒唐,实有大智慧。”(私下却吐槽:“他再这么抢风头,我丞相的面子往哪搁?”)

温峤:“与鲲对谈三日,胜读十年闲书。”(其实内心OS:“求你别再找我喝酒了!”)

司马绍(晋明帝):“若满朝文武都如谢卿,朕何至于夜夜失眠?”(转头就把奏折堆他桌上)

结语:历史洪流中的“喜剧人”

谢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中,能笑着活下去的才是真赢家。他看似荒唐的行径下,藏着对时局的清醒认知;他“不务正业”的皮囊里,裹着一颗济世安民的心。正如他在江边鼓琴时吟唱的那句:“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这世间的功名利禄,哪有我的琴声与酒杯重要?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