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永珅还是有些紧张,转头看了看身旁的齐妃,齐妃正满眼殷切地看着他点了点头。
得了鼓励,永珅终于勇敢的开口,“太太教孙儿学了《训蒙文》,待灵娘娘肚子里的皇叔长大,孙儿也可以教他学。”
“哈哈哈哈,好,永珅聪慧,才四岁就已经能读《训蒙文》了。”胤禛很是高兴,摸了摸永珅的头,“《训蒙文》乃开蒙养正最上乘之书,好!”
“臣妾原以为永珅还小,皇贵妃娘娘送这些书来,臣妾也只是给他读着玩,他却也爱听。”
“勤敏好学极佳。朕记得弘时小时候书读得也还不错。”
数年未从胤禛口中主动提起弘时,还是些夸赞之词,齐妃很是惊喜,惊喜之余甚至有些局促,“臣妾...臣妾书读得不多,永珅和弘时倒是像,只是弘时那孩子实在,只读些死书罢了...”
齐妃这反映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到底是做了祖母长进了,若是搁早些年,听了胤禛对弘时的夸赞,齐妃只怕要顺着这杆子多爬上一节,如今也学会自谦了。
胤禛历来吝啬于夸奖,即便是有两句赞美,对方却不能顺着他的话表露出些许自满,否则他便会立刻觉得你是得意轻浮,心中的些许满意立刻就化为了厌弃。
也正是因为如此,齐妃这样直白不懂的人心弯弯绕绕的人,没了当初吸引他的年轻美貌后,轻易就被抛诸脑后。
显然胤禛对齐妃的回答也是意料之外,“弘时为人迟钝了些,朕也不曾交给他些繁复的事务,不过这两年他在翰林院确实做的不错,人也稳重了许多。”
齐妃闻言更是心如擂鼓,似乎觉得自己摸到了胤禛想法的一丝丝尾巴,赶紧趁热打铁,“是,自从当了阿玛,弘时确实是长进了许多。”
唉,算我白夸了。
真的是放心不了一点,生怕齐妃破坏了胤禛难得的好心情,我赶紧截住了话头,“前几日齐妃还与臣妾说,若非早些年弘时不长进,恐怕早也能为您分忧了,白白痴长弘历七岁。不过翰林院那些典籍是万书之本,臣妾瞧那孩子也是乐在其中。”
“一晃朕已经登基十余年,除了弘曕朕这几个儿子也都这么大了。倒是朕疏忽了。”胤禛把手里撵着的碧玉手串重新套回了腕上,“苏培盛。”
“奴才在。”
“叫张廷玉拟旨,晋三阿哥弘时为贝勒,赐号‘明’。”
齐妃听完一时没反应过来,整个人呆在原地。
“齐妃,皇上看中明贝勒,你还不快点谢恩?”
“臣妾替弘时谢皇上恩典!”
“孙儿谢皇玛法恩典!”瞧见齐妃跪下谢恩,永珅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个响亮的头。
胤禛瞧见永珅如此也是一愣,转而笑出声,“起来吧,自有弘时该谢恩的时候,你们倒不必着急。”
一直在旁边乖巧地听着我们说话的灵贵人也起身对着齐妃福身,“恭喜齐妃娘娘,恭喜明贝勒。”
“快起来,快起来,你有孕在身月份尚小,可不能如此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