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元年(692 年)正月,酷吏来俊臣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诬告狄仁杰谋反,导致他被捕入狱。当时律法规定,一被审讯就招供谋反能不判处死刑。狄仁杰深知来俊臣的险恶用心,为了保住性命,以便日后伸冤,他当场承认了谋反罪行。但他并未放弃,趁机将自己的冤情写在帛书里,通过巧妙的方式传递给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收到帛书后,立即向武则天呈上,阐述了狄仁杰的冤情。武则天得知后,质问来俊臣,来俊臣却百般抵赖,并指使下属伪造《谢死表》。武则天决定亲自调查,在与狄仁杰的对话中,她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最终,武则天免去了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将他们全部调往地方并降职,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此后,魏王武承嗣屡次请求将狄仁杰杀死,但都被武则天驳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武则天对狄仁杰的重视。
万岁通天元年(696 年),契丹首领孙万荣攻占冀州,河北出现动乱。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任刺史为了对抗契丹,将百姓赶入城中,强迫他们修复和制造守城器械,百姓们苦不堪言。狄仁杰到任后,深入了解情况,认为前任刺史的做法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影响了农业生产。他果断让百姓返田耕作,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孙万荣知道狄仁杰被起复之后,因忌惮他的威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为他建立了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得武后赏赐的紫袍和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金字赞扬他,这充分体现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和肯定。
神功元年(697 年),狄仁杰再次出任宰相。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百姓们对朝廷产生了不满情绪。狄仁杰深知长期征发百姓戍边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于是,他上表劝谏,建议取消安东都护府,并恢复高氏为高句丽国的君主,同时停止江南地区的粮草运输,让百姓休养生息。尽管他的建议未被全部采纳,但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关心国家长远发展的政治智慧。
圣历元年(698 年),武则天想要册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狄仁杰认为,人们依旧想念唐朝的恩泽,恢复李唐王朝对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于是,他极力劝说武则天册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为她解梦,狄仁杰借此机会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母子关系比姑侄关系更亲密,若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百年之后可配享太庙;若立武三思,从未听说过侄子会将姑姑供奉在太庙之中。他的言辞恳切,有理有据,让武则天陷入了沉思。在狄仁杰的努力下,武则天于同年三月将原本在房州的李显暗中带回洛阳。在与狄仁杰的讨论中,武则天故意将李显藏在帐后,狄仁杰情真意切地哭着请求让李显入主东宫。武则天最终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将李显唤出,答应立他为太子,并按照太子仪仗接李显入宫,使唐朝的社稷得以延续。
四、晚年余晖:心系国家,善始善终
久视元年(700 年),狄仁杰进拜内史,跟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武则天曾答应胡僧去观看佛舍利入土的过程,当大队人马正要出发时,狄仁杰在武则天马前跪下,诚恳地劝谏她不要前往。他指出,佛舍利入土的仪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引发社会的不良风气。武则天听后,经过深思熟虑,听从了他的建议,半路调头回去,并表示是为了成全狄仁杰的直臣之气。
同年闰七月,武则天想要花费数百万钱财建造一座浮屠佛像,由于官府库财不够,下诏让天下僧人每天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深知修建佛像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当时的情况下,若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佛像建造中,一旦地方出现灾难,将无力救济百姓。于是,他劝诫武则天,修建佛像花费太大,会伤害社稷根本。他的一番话让武则天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放弃了建造浮屠佛像的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武则天非常尊敬狄仁杰,称他为“国老”,始终不同意他辞职退休。她深知狄仁杰的才能和忠诚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取消了狄仁杰跪拜的仪式,让他夜里不用在宫中当班,并警告官员们不要轻易麻烦狄仁杰。久视元年(700)九月,狄仁杰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得知后,悲痛万分,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狄仁杰逝世后,武则天痛哭哀叹,认为朝廷空荡荡的,每当遇到难以定夺的要事,都会想起他。
五、荐才之功:为国家储备栋梁
狄仁杰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在担任宰相期间,他始终留意有才能的人,秉持着公正无私的原则,积极向武则天推荐。他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和姚崇等十多位人才。这些人在狄仁杰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任职,他们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努力,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柬之在后来发动政变,恢复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姚崇则在唐玄宗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狄仁杰的荐才之举,不仅为朝廷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也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后世影响与评价: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狄仁杰的政治理念和行为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他公正廉明、不畏权贵、心系百姓的品质,成为了后世官员学习的典范。在民间,狄仁杰被视为正义的化身,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各种文学作品、戏曲、影视等形式,表达对他的敬仰和喜爱之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狄仁杰以其非凡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在唐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辅政为民、公正廉明、安邦定国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狄仁杰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无数危机,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和事迹,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