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7月17日,是个周六,距离美因茨新赛季的赛前集训开始,只剩下一天了。
克洛普已经早早赶回了训练基地,他和教练组必须提前制定新赛季的各项计划,当然最迫在眉睫的事还是后天的报到,他们需要掌握每个球员的情况,比如一个休赛期过后各个球员的身体状况,又比如新援的体检、发布会之类的。
虽然当主教练的时间不算长,但对于这些事务,克洛普早已经是驾轻就熟了。别看他后来一身摇滚朋克范儿,看着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披头士,可实际上克洛普是个极为细致认真的人,这些事务虽然琐碎,但他早已安排的妥妥当当。
真正让他操心的事情,是球队的引援。
德甲俱乐部不像英超,转会的权利掌握在球队经理手中,主教练只有建议权。当然全欧大概也没有几个联赛的主教练能像英超主教练那样大权在握。
不过,有意思的是,近些年英超主教练的权力似乎在不断地缩减,不少俱乐部都把转会权力回收到了总监手中,而德甲却开始尝试增大主教练的权力范围,相继涌现了马加特、兰尼克、黑金等集教练与经理两职于一身的“超级教练”。
这大概就是物极必反吧。
此时的克洛普当然不像后来马加特等人一样大权在握,不过作为效力球队终生的忠臣,又是带领球队四十多年来首次杀入德甲的功勋主帅,他在转会行动中的发言权还是相当大的。
但发言权终究只是发言权而已。
看着手中的阵容名单,克洛普不由地把双手摁在了太阳穴上。
伤脑筋啊!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阵容中的缺陷了,上个赛季他们能拿到德乙第三,都还要感谢科特布斯在最后时刻掉链子呢。
克洛普对自己的执教能力固然相当自信,尤其是受到李维的启发之后,他更是坚信自己已经走在了战术变革的前沿,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阵容不能补强的话,他一个人纵使三头六臂,又有什么用呢?
他当然也是有野心的,哪个升级的教练没有幻想过“凯泽斯劳滕神话”呢?更何况,那距离现在也才不过六年而已。
但他也知道,美因茨和凯泽斯劳滕是没法比的,后者可是德国的老牌豪门,降级不过是个意外,美因茨却是从成立到现在才第一次尝到顶级联赛滋味的新兵蛋子。
可他还是不甘心啊——
如果能有合适的引援,谁说我们就一定做不了凯泽斯劳滕第二呢?
……
老实说,他和球队的经理海德尔之间也没什么矛盾,后者在转会工作上也称得上尽心尽力,只是成效并不那么让克洛普满意。
但他也知道,美因茨只是个小俱乐部,没有豪门那样的号召力,也没有土豪的财力,挖不到心仪的对象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有时候他不得不想些盘外招,比如亲自去见李维,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可惜海德尔那家伙只有公事公办的死脑筋,说真的,就算是私下塞点钱都行,只要能挖到合适的球员,他克洛普也不在乎啊!
就拿这次的引援来说,克洛普给出的首要补强位置是中后卫,他在这个位置上的第一选择,是柏林赫塔的西穆尼奇。
结果呢,对方压根不甩美因茨,甚至连面都没见着。
最后海德尔只能从德乙的奥厄队免签了马其顿人尼克尔斯·诺维斯基,老实说,这家伙能不能从塔马斯·博多格手里抢走主力位置,都还是未知数呢!
中锋位置上的引援也不顺利,虽然他们从多特蒙德引进了美国小将科诺尔·帕特里克·凯西,又从德累斯顿迪纳摩引进了塞尔维亚人拉尼萨夫·约万诺维奇,但这两位身高都达到了一米九的高中锋,在克洛普看来,或许当当板凳奇兵还凑合,想立足德甲,他反正是不太看好的。
大概唯一让克洛普满意的引援只有左后卫了,不出意外的话,现年22岁、从红白埃森加盟的本杰明·魏格尔特,多半就是新赛季的主力左后卫了。
此外,右后卫位置上罗伯特·尼科利奇已经是半退役状态了,可海德尔在转会市场上却没有什么进展,当然这年头优秀的边后卫确实也是奇缺。这样一来,新赛季大概只能用中后卫阿贝尔客串了。
最惨的还是中场中路,无论是克里斯托弗·巴巴茨、丹尼斯·普罗斯特还是迈克尔·法尔肯迈尔,都不能让克洛普感到满意,可在中场的引援上,海德尔同样是一筹莫展,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又看不上。
真是伤透了脑筋啊!
“还好有李啊”,克洛普把手中的名单放在一边,仰躺在办公室的转椅上,虽然前者还不满十八岁,但是他是打定主意要揠苗助长了——
只要李适应的还不错,他就打算第一时间把他上调一线队!
不过,克洛普旋即又摇了摇头,即使有了李,他也还缺一个合适的搭档啊!
李维虽然算得上攻守兼备,但在克洛普的战术中,他是要占据组织核心的地位的,再说你也不可能指望一个十七岁的小家伙一肩扛起攻防两端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所以势必要有一个搭档来给他擦屁股,这个人要有极强的防守能力,广阔的覆盖范围,充沛的体能,最好还要低调、不粘球,战术执行力也要强。
上哪去找一个这样的球员呢?
※※※※※※
就在克洛普为了新赛季的引援大伤脑筋的时候,在三公里的距离之外,科布伦茨街与阿克曼街的交汇处,一场奇特的比赛即将开始。
比赛的双方,当然是李维,以及那位莫名其妙的挑战者——卡尔·苏克了。
李维正在起点前做热身,弓步压腿,活动脚踝,拉伸关节等等。
一旁的苏克杵在那里,没有什么动作,只是冷眼看着李维这番热身。
李维被他盯地有些不自在,哂笑道:
“卡尔,你不热身吗?不担心受伤?”
苏克只是抿着嘴,仿佛从鼻子里回应了一声:
“不用!”
李维有些哭笑不得,这家伙,到底是太过自负呢?还是他真的连一点运动常识都不懂?
……
没过多久,李维结束了热身,和苏克一起站在了起点线上。
吉鲁已经早早去了终点等候,所以这时发号施令的是安迪·格雷——他恰好在昨晚赶回了美因茨,听说这场比赛以后就决定过来看看。
虽然李维觉得跑步有啥可看的,难不成你还能一直跟着跑吗?不过安迪还真有他自己的方法,居然去租了辆车……
因为是二十多公里的长跑,起始偏差一点也没什么太大关系,所以作为发令员的安迪,就只是坐在驾驶座上吹了一声哨而已。
然后,安迪发动了他那辆租来的小破车,在隆隆的、仿佛哀鸣的引擎声中,李维和苏克,出发了。
……
一马当先的是苏克,失去了大衣和赃物的束缚,这小子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在他身后,李维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肌肉虬结的大腿,一看就让人觉得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不过,一般像这样爆发力强的运动员,耐力通常不会太强;耐力强的运动员,爆发力则通常比较一般,毕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训练方向。
当然也有打破常规的人,比如罗伯特·卡洛斯,比如泽·罗伯托,都是又快又持久的家伙。
难不成,眼前这个小个子,也是这样一个异数?
算了吧,李维摇摇头,哪里有这样的狗屎运,随便碰到个小偷都是百年不遇的奇材?
……
就在李维脑中胡思乱想的时候,苏克已经靠着惊人的速度把他拉下了老远,就快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不过李维也不在意,对于这样的长跑而言,最开始的领跑者通常都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他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匀速跑着。
只是,跟在一边的安迪·格雷倒是一脸兴奋的样子,按了两下喇叭:
“哈哈,李,我要甩开你去追那小子啦!”
说罢就一脚油门轰鸣而去。
李维倒也不以为意,大概安迪这家伙是很乐得看自己吃瘪吧。
但别忘了,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
跑在前面的卡尔·苏克,又是另一番想法了。
不对,确切的说,他是压根就没有想法。
李维先前对于他的推测并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全都成立——他很自负,同时也没有任何运动常识。
对于这场比赛,他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他只知道:
一路跑下去,比那个家伙先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