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吴三桂,他只是一个考虑自己利益得失的人,遇到任何大明王朝的问题,他第一考虑的是我如何得到利益,这是不是说林总口中讲述的证据。
一个军人没有半点担当,也不负责任,更没有忠诚,甚至于帮大明王朝北京城受到危险的时候,观望局势,只是尽可能的保全自己。
如果说崇祯皇帝的无能,只能眼巴巴的指望吴三桂带兵来解救自己,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自缢煤山歪脖树。
然后吴三桂直接又跑回了山海关,元吴三桂自己都承认自己不是李自成的对手,那我也就不要再忽悠别人说,因为陈圆圆的美色,因为这从利益得失来分析,不符合吴三桂的性格。
苏珊对于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满清王朝的历史研究的非常透彻,因为他觉得一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最后一个王朝往往能够反映这个国家积累的文化知识将会是一个巅峰。
苏珊没有办法理解林总口中讲的这句话,但是根据自己学到的历史还是有一定的认知。
而历史上的吴三桂,没有接受李自成,而是选择了多尔衮,这是不是说因为当初多尔衮的承诺,顺治根本拿着没当回事,到了康熙的时候直接就压根不承认了,根本没有想兑现曾经的诺言。
过河拆桥,如果说就是这样的话,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吴三桂为什么还要再次叛乱,因为自己辛辛苦苦立的功劳,现在压根得不到任何保障了,现在就是过河拆桥。
所以多尔衮的承诺兑现了,吴三桂镇守云南,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可怜的朱由榔落在了吴三桂手里,吴三桂不为所动,用一张劲弩,结束了他的性命。
然后富贵只是过了几十年,康熙清正之后,觉得没有必要再维持当初的承诺,所以选择撤藩。
在清朝开国历史上,帮助大清王朝的并不仅仅只有吴三桂一个人,还有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可如果说论到谁对大明王朝伤害最大,那吴三桂当属第一。
苏珊理解的就是这样,中国人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那么很显然,吴三桂根本不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善于投机钻营,有负君恩,在西方人的理解当中就是根本没有什么道德底线,作为一个人没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拥有的素质和底线。
所以对明清两代一直对吴三桂的评价就是一个小人,苏珊表示不理解,一个人品低劣的人,也没有必要这样,因为小人的眼睛里只有自己,但是这个人已经死了,也就没有必要再讲来讲去,历史书上,只不过留下了那么一笔。
苏珊思考来思考去,觉得自己始终没有办法理解中国人的逻辑,跟一个死人不断地去批判,他是一个小人,他已经死亡了,也就代表他的肉体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上帝都可以原谅那些十恶不赦的人,那么为什么历史上会这样记载呢?
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喜欢说这个人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为什么这些老百姓在谈论话题的时候总是说这是一个奸臣,还是一个忠臣?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看包青天这样的电视剧,为什么每一个人总是希望皇帝识破这些渐成的阴谋诡计?
为什么总是忠臣被奸臣所害?为什么那些英明的皇帝总是被蒙在鼓里?
苏珊不理解,难道别人告诉皇帝皇帝不相信吗?恐怕真相就是皇帝他非常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做?
在封建王朝统治者,他们需要的是维持自己的稳定,所以社会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奸治民和以弱除强,同时利用严酷的法律,来处理遇到的任何人。
苏珊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皇帝只有重用那些奸臣,底层的老百姓只能盼望皇帝是英明的,他们只能够期望与理想,这就意味着统治是非常稳固的。
奸臣可以把皇帝伺候的非常舒服,吃喝玩乐自然都有奸臣负责,如果是忠臣的话,是不会给皇帝这样安排生活的,没有奸臣的贪污腐败,怎么会有皇帝的花花世界?
一旦发生了民怨太大,那只有一个办法,杀了奸臣,抄家得到钱,同时又觉得让老百姓觉得皇帝,只不过是一时不小心被奸臣蒙蔽了。
如果要享受生活的话,必然要锦衣玉食,必然需要美女供自己享乐,如果用忠臣的话是没有办法让自己过得开心,所以奸臣成了最佳合适人选,同时也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如果唐玄宗不重用李林浦,那怎么过上一季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腐败生活?如果赵构不重用秦桧,那么自己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岳飞迎回二帝,自己这个皇帝还怎么做?如果乾隆不重用和珅,那么自己下江南的钱谁出,自己要过上十全老人的生活,谁来能办到?
喜欢渣女爱情的救赎请大家收藏:渣女爱情的救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