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都市言情>戎马生涯致富路> 第106章 独龙族、鄂伦春族在观音山广场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独龙族、鄂伦春族在观音山广场上(2 / 2)

独龙族的美食“蜂蛹”是独龙族最讲的食品,根据是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但没有科学依据。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被誉为“天上人参”。 蜂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此外还含有数十种酶及一些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质。富含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防辐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美容养颜等功效,还有能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还有其它美食,如石板粑粑、竹筒酒、酸竹菜、青稞炒面、烧烤洋芋、董粽粉羹、苦荞粑粑、独龙牛凉片、独龙牛干巴、龙元花椒鸡等美食。独龙族的主食主要包括玉米为主食。捕以小米、稗、荞、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等为副食。

鄂伦春族的“仙人柱”是鄂伦春族传统的居住方式,是一种圆锥形的简易房屋,主要用木杆、桦树皮、兽皮等材料搭建而成。仙人柱的搭建和拆解都非常方便,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完成。根据季节的不同,“仙人柱”的搭建地点和选用材料也会有所变化。夏季,“仙人柱”会搭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使用桦树皮或白布作为外围的覆盖物,以利于通风散热。而冬季,则会搭建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使用兽皮作为外围的覆盖物,更便于保暖。“仙人柱”的内部布局也有其特点,中央设有一堆日夜燃烧的火,用于煮食、取暖和照明。门通常朝南或向东开,门帘通常用狍皮或桦树皮制作。搭建仙人柱时,其结构主要由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六十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余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形成伞状的骨架。正对门的位置是最尊贵的席位,专供长者或男宾坐卧。

鄂伦春族的居住地点选择也有其特色,他们倾向于选择地势高、水源充足、避风而向阳的地方搭建“仙人柱”。这样的选择有利于他们的游猎生活。鄂伦春族的建筑风格和居住习惯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适应和利用,他们就地取材,使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和桦树皮,建造房屋。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居住环境,这些都反映了他们牧民生活的方式和对环境物资的充分使用。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其中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口占比较大,而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鄂伦春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鄂伦春族总共有八千六百多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使用汉语,并用汉文进行交流和行文。

鄂伦春族主要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的核心信仰是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人类的肉体死亡后,灵魂仍然存在,并且会不断地轮回。鄂伦春族的宗教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这种宗教与该民族特有的原始观念紧密结合。他们的宗教形式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作为狩猎民族,对熊、虎、狼等大型凶猛动物有着特殊的崇拜)。还崇拜祖先。“萨满教”信奉的神灵相当多,包括太阳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山神等自然神。此外,鄂伦春族还崇拜“牛牛库(熊)”和“老玛斯(虎)”等图腾,对祖先崇拜也十分盛行。这种信仰体现了鄂伦春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萨满教在鄂伦春族中的存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上,还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鄂伦春族人会举行朝拜太阳神和月亮神的祭祀活动。此外,萨满教在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蒙古、三江流域(是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赫哲族、以及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显示了这种宗教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持久性。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篝火节”和“古伦木沓节”。其中篝火节是鄂伦春族唯一的传统节日,而古伦木沓节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最重要的节日,是在每年公历六月十八日举办。在篝火节期间,鄂伦春族人会点燃篝火,节日活动分为开幕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娱乐晚会三部分。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箭、摔跤、拉钩扳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是指采集各种野菜、野果作为鄂伦春族的主食和副食。这种采集活动是鄂伦春族狩猎生活的重要补充,每年春秋两季,妇女们会进行采集工作,春天主要采集各种野菜,秋天则主要采集野果和植物根。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鄂伦春族的食物来源,也是他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篝火节期间,首先是开幕式,随后就是"穆昆达"敲"神鼓",是指有十几位猎装青年吹起鹿哨,鄂伦春族的“穆昆达”是氏族的首领。在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结构中,“穆昆”是指同一男性祖先的后代组成的血缘团体,这些成员之间有穿孝的义务,并且每个“穆昆”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活动“领地”。氏族成员死后,无论距离多远,都要将尸体运回并按辈分顺序安葬于氏族墓地“穆安”中。这种组织结构中,需要一个领导者来管理和处理氏族内部的事务,因此每个“穆昆”都会在男性成员中推举出一位辈分大、威望高、狩猎经验丰富、为人正直公道的人来统领自己的“穆昆”,这个统领者被称为“穆昆达”,也就是氏族长。众人用洒酒祭火,并在上午九时"穆昆达"(族长)在猎手拥簇下走上祭坛,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洒酒祭祀天和地,颂唱祭文(鄂伦春语)。并载歌载舞庆祝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通过这个节日形式,不仅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也展现了鄂伦春族人的精神面貌。

“古伦木沓节”是指祭祀火神,是鄂伦春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是一种祭祀火神的节日,也被称为篝火节。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六月初举行,也是鄂伦春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伦木沓”在鄂伦春语中意为祭祀火神,体现了鄂伦春族对火的敬重和畏惧。节日期间,鄂伦春族人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有赛马、射箭、射击、摔跤以及唱歌、跳舞、讲故事等。以此来纪念和祈求火神保佑平安和丰收。此外,古伦木沓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鄂伦春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在八十年代这个节日曾一度停止过。但近年来,通过群众自发恢复和政府的支持,这个节日又得以重见天日。尽管一些传统活动面临消失的风险,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鄂伦春族也过“春节”和“抹黑节”等节日。鄂伦春族的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鄂伦春族会在除夕的夜晚燃起篝火,并对篝火祭祀跪拜,祈求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而抹黑节则是在正月十六举行,人们相互往脸上抹锅底灰,以驱邪避鬼,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无灾无病。

鄂伦春族的主业是狩猎。他们的传统美食有:柳蒿芽、风味干肠、山丁子饼、蓝莓锅包肉、凉拌野生狍耳朵菜、火烙饼、手把肉、特色烤肉、布拉玛日、火烙饼、稠李子粥、刺五加、野生榛蘑等美食。以上是独龙族和鄂伦春族的人居环境、风俗人情以及各种美食概况。

喜欢戎马生涯致富路请大家收藏:戎马生涯致富路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