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义的脑海之中此刻,已是有着两个小人在激烈的争论着。
是进是退,李朝义自然心中有一杆称。
如果说先前的安南和高棉,是亲如兄弟的一家人,彼此共同进退,共同谋求发展。
可是自上一次战争之后,老安南王过世之后,新继位的安南国王白景智,却与他高棉屡屡发生摩擦。
若是换做是平素里,李朝义自然不会忍耐,可是在家国大义的面前,在共同进退面前,李朝义此番接到边疆的告急之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领兵前来。
由此可见李朝义远远要比白景智更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大王,那白景智此刻还没有带兵前来,今日若是发生一战,以我们的战斗力如何是他们扶桑国的对手,大王……”
手下自然是好心,李朝义如何能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在劝自己退兵。
毕竟此间的战争与他高棉无关,高棉虽然也在大周的南边,可其领土却有很大一部分不与大周接壤,比起安南国这个战略要地来说,安南国可以直接打开城关进取中原。
只不过……
五十年前的那一场战争教给李朝义的,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按道理来说,他根本不可能置之不理。
说时迟那时快,就看李朝义坚决的摇了摇头,对着伊达政宗开口说道:“我高棉国与安南国一衣带水,是兄弟,因此无论你怎么说,我都绝不可能让你从这里过关。”
“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既然你高棉不听话,我打下了安南再取你高棉也是易如反掌。”
伊达政宗此番是奇袭,突然率领着兵马渡过大海,上了陆地之后就一路狂奔,因此就算是连李朝义和白景智都不曾发现。
进军的速度如此之快,甚至来不及防御,伊达政宗就已经到了自己的城门之下。
若是按照伊达政宗的策略,想要成功地干掉安南,的确易如反掌。
可是李朝义终究是与白景智有所不同,他所在的高棉国虽然不富裕,依旧是贫穷之国,可是他的手下子民却是民族情结极为浓厚,对于祖宗留下之土地更是视为本命。
因此论起攻打高棉和安南究竟哪个更加容易一些,很显然是安南更容易。
此时此刻,李朝义手缓缓地举起,身后跟随着他而来的这些士兵们也纷纷拔剑出鞘,一个个将盾牌横放在自己的胸前,准备随时跟敌人决一死战。
伊达政宗骑在马上,朝着自己的手下挥了挥手。
他这一回搞出来这么大的阵仗,岂能被小小的李朝义所阻拦?
一共带过来步兵三万,骑兵一万人的部队,想要歼灭掉高棉王李朝义,也无需这么多人。
更何况在扶桑国内,历来是国战不休,大名和大名之间的战斗在一年的时间里要迸发数十次。
因此伊达政宗手下的这些士兵,几乎都是百战老兵,实力毋庸置疑。
“留下三千人,打垮他们,我要进取安南了!”
伊达政宗甚至没有用好眼色看待李朝义,对于李朝义这个小国的国王,还不如他扶桑一个最有权势的幕府将军。
因此调转马头立马朝着安南那边的国境线继续奔袭的伊达政宗,万万没有想到,他手下的这三千人将与高棉王李朝义足足打了两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