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各世家大族都过的不甚舒坦。
王沌和王晋也是如此。
翌日清晨,当天空露出了鱼肚白之后,今天的朝堂之会明显跟之前有所不同。
恰逢赶上了每个月最大的两次大朝会。
当周棣出现在崇政殿上的时候,只看每个心里头憋着坏的文武百官,各怀鬼胎。
不多时的时候,一个穿着绿袍的官员站了出来。
周棣定睛一看,此人是翰林院的翰林,只不过却不曾授予实职,现在他还只是个修书的翰林。
“陛下,臣有本启奏!”
“哦?”周棣不禁眯着眼睛,察觉到了这朝堂之上十分微妙的气氛。
“既然有本要奏,那就说吧!”
“昨天夜里,京都之中发生了学子们的骚动,一些学子聚集在酒楼之上,说着大不敬之语,污蔑当今圣天子,并且他们还在墙壁上提写了不少牢骚话,臣已经命人将所有学子在酒楼墙壁上所提写的字都拓印了下来,请陛下过目!”
随着眼前此人这么一说,周棣微微蹙眉。
想不到自己要更改科举的制度,彻底根除掉他的弊端,竟然有这么多人心存不满。
而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周棣虽然预料到了一定会有这一场局面,却是不曾料到竟然来得这么早。
这些世家大族发难的速度也忒快了一点。
想到这里,周棣的面色不禁一沉,淡淡的开口说道:“拿上来,给朕瞧瞧。”
只看一张张已经被拓印下来的字迹,现在就摆放在周棣的龙案上。
定睛这么一看,周棣险些气的七窍生烟。
因为这些学子对他的各种谩骂,很少有能上的来台面的,若是说还有所收敛和保留,又提了一些建议之人,纵观这洋洋洒洒几十个人在酒楼上提写的字,也不过只有一人针砭时弊而已。
目光这么轻轻的一扫,周棣不禁伸出手来将其拿了起来,放在自己的眼前这么一瞧。
站在台下的王晋,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王晋虽然目前没有实职和官爵,但是按照大周律法,这些致了仕的官员们,却依旧可以上朝,以本朝客卿之礼相待,他们就等于是周棣的顾问团。
只看王晋站在这些人群之中,虽然表面上古井无波,可是内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来。
陛下这面色,好像是有些不太好啊。
莫不是那出去修改提字之人出了什么岔子?
只看周棣看过了眼前这张字条之后,忽然眼睛一瞪:“李存义?是陇西李家的人吧?”
李家的这一代当家家主,名叫李琛。
李琛一听,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连忙站出来开口说道:“啊,李存义正是臣的本家子侄!”
周棣将这字条一下子摔在地上。
“看起来你们李家的人对朕颇有微词,但是却很忠心耿耿啊?”
这一个反问的语调,立刻让李琛预感到一丝不妙。
不禁努力的回想起昨天晚上自家子侄李存义到底去没去这些学子们的酒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