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葫芦果真请了一个老秀才教自己识字,老秀才已经年过五旬,很是落魄,一身浆洗得掉了色的文士青衫上打着块块补丁,青衫很旧,但很干净,
这老秀才本名叫李作本,字清正,在汨云城外自己搭建了一座茅草屋,茅草屋前有一条小溪,便自号青溪老叟。
李作本在汨云城很有名气,不过不是因为老秀才学识渊博,而是因为老秀才科举次次不落,却次次不中。
在汨云城的文人士子中,这老秀才有个名号,叫烤不糊,以此来取笑他屡试不第,不过老秀才却是执拗的紧,两耳不闻嘲讽声,一心只为金榜名。
老秀才办了童学,本在童学教书,不过没有哪个孩子的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一个考了几十年还不中举的人手中去教习,故而老秀才办的童学一共也没几个学生,而且皆是穷家子弟,也出不起几个大钱让孩子们读书。
最后实在是生活无以为继,这才被木葫芦请来。
能请到这个老秀才,还要从他雇来的那小厮说起,那小厮今年有十五六岁,名叫马户(嘻嘻……皮一下很开心),马户小时候便在这童学里读过几天书,故而他得知了木葫芦想要找先生的时候,便极力推荐了李作本这个老秀才。
也由此可见,这老秀才教了多少年的童学了。
李作本心地很是不错,担心他教那几个学生无处求学,就此断了学业,在来木葫芦这的时候,还很是硬气的跟木葫芦提条件。
木葫芦是多混不吝的一个人,你一个饭都吃不起的老头子,还跟我提条件,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李作本很想继续坚持自己的文人风骨,真不想教木葫芦这个小娃,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咕咕叫的肚子时刻在与他说着,这五斗米的重要。
看看,这就是有钱的重要性,有钱的价值,不在于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在于你不想干什么便可以不干什么。
若是老秀才也与木葫芦一样腰缠万贯,岂会鸟木葫芦,与他多说一句,都嫌浪费口水,那肯定是想教便教,不想教便要你滚蛋的。
老秀才实在无奈,这才拉下脸将木葫芦拉住,近乎哀求的让木葫芦听了他的条件再走,若是允许,那他便去,若是不允许,他就算是饿死了也是无悔的。
木葫芦这才脸色不悦的听李作本的条件,未想到,李作本的条件竟是要把他童学里的几个学生一并带过来,与木葫芦作伴学习。
这倒是让木葫芦有些意外,本来他以为老头子是想加价呢,而且老秀才不断躬身作揖,解释着要带他们一起的缘故,这倒是让木葫芦对这个穷困潦倒的老秀才高看了几分。
本着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的原则,木葫芦便同意了,不过木葫芦说了一个前提条件,那便是这些孩子来学习可以,但吃食自备,可不能来他这混吃混喝。
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是穷,虽然有钱了,也不能让人白白蹭吃蹭喝不是,对于铁公鸡一般的木葫芦,那是多花一分冤枉钱,那都觉得是罪过的。
老秀才欣然答应,只是未想到,当老秀才与那些学生的爹娘说自备吃食,以后不收学费的时候,一共八个学生,竟是退学了一大半,最后只剩下了三个。
真真的是实属可笑。
退学的那五个学生的爹娘倒是算得一手好账目。
老秀才之前学费收的很低,一月只要十个铜钱,却是管饭,那些半大孩子,都能吃的很,去了老秀才的童学里吃饭,家里便省下了粮食,而且还不用家里管孩子,孩子还能顺便识几个字,真是一举好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