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心中暗想:这两个人若要窃取,王爷并未安歇,必要受惊。董正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说:“董正哪,董正,头年被困在京师,风天雪地之下,八贤王并不认识你,将你留在府中当更头,待你有知已知遇之恩,救你于危难之中。古人有云:士为知已者死,身碎骨粉,不足为报。”
又一想自己的责任,虽然当更头,有保护本宅生命财产之责。今夜二贼在房上,有意动手要偷,莫不如我把他打发走了,免得吓着王爷。
想到这里,站起身形,往前走了两步,向着房上的贼人一摆子,说:“合字,高高手,让过去。”
张德妙听到这里向王好古问到:“老侠客这是什么意思?”
王老侠客呵呵一笑,对张德妙解释道:“这是江湖上坎儿,就是朋友,你别在这偷,上别处偷去。让他们两个人给个面子。”
张德妙对着董正问到:“董侠客,那他们走了吗?”
董正刚要说话,这边王老侠客还不太乐意了:“德妙你急什么呀,听我给你说就完了。”
张德妙一听,得,您老人家还有讲故事的爱好:“哈哈哈,侠客爷,怪我怪我,您说您说。”
王老侠客这才满意的喝了口茶水,接着说到:
这上房的二人,用目往下一看,慨不由已,有点来气。
因为什么呢?看董正不像护院的,要是护院的呢,这两个人可就走啦。
往往常说,要是用护院的,千万可别散他。要是散他,必得闹贼,因为此大家常说护院的与贼勾手,同一鼻孔出气。
其实没有那么回事,它这里头有个准规矩,护院的看家,看见贼人,由那房进来,他由那房下手偷,那有一定的标准。
张德妙有点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想到了牛群和冯巩的小偷公司。这边王老侠客瞪了张德妙一眼,张德妙连忙噤声危坐。
这边司马老道长对王老侠客说到:“老侠继续啊!”
张德妙心想这位还真爱听。
王老侠接着说:讲比贼人由东西配房进来,他是定不可移,非走虚子不可。何为叫虚子呢?这是吊坎,就是窗户。如若与贼人答话,贼人不开面子,他是非偷不可,护院的窗户下一等,贼人无法窃取,只能走。
今夜二寇,一看并不是护院的。不过是庄子上的老赶,心说我们若叫老赶吓跑了,岂不可耻。
因为董正这人穿的潇洒但是气质上有些质朴所以总被人这么说。
这贼大概想着莫若把他废了就得啦,上首背宝剑的,遂向下首的那人说:“合字,亮青子,摘他的瓢。”这意思是叫伙计,亮兵刃,取他的脑袋。
董正一听,火儿大啦。因为什么呢?董正想这两个贼不够程度,若要是窃取,没有与本宅人说话的道理。
就比如这么说,夜间拿着贼啦。你怎么打他,他也不说话。必得把衙门找来的时候,将贼人交与衙门,衙门必问,这个贼与你们本家说话了没有?本宅人必说没有,贼人这场官司可就好打啦。
不过打个行窃来成,因而被获,顶多罚他两三个月的苦力。若与本家接谈,可不能按着窃取的官司打,就按着暗入明出,俗说就是明火执杖,脑袋可就保不住啦。
因此董正,看两个贼人所说的话,要摘自己的瓢。董正暗含着有点气,遂向二寇说道:“劳驾,把瓢摘了去吧。”通俗说,就是叫二寇下来把脑袋取了去。
张德妙也生气,这个世界活这么大没遇见过这么嚣张的贼,偷东西也就罢了,还敢害人性命!
张德妙心想真是侠以武乱禁,这几个小偷大概和陕西老董头儿的行为差不多。不过这两个偷的是大封建地主,偷点就偷点,老董有点又是身份,偷人家杂货铺。
这边老王接着讲:二寇一听,背宝剑的一打手势,穿灰色的那人,可就由房上跳下来啦。摆动双拐直奔董正。
他欺负董正空手未拿兵刃,左手拐,向董正面前一晃,右手拐一抡,向董正的左边太阳穴打来。这一招名叫单贯耳。打上就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