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那篇《生态球》大致围绕的主题就是“被圈养在深蓝星牲畜”,指人类。
恩斯虚构了无所不能的研究者,深蓝星即是祂手里的生态球,灭世之灾之后所谓的星空和月卫不过是祂特意铺展开的一张彩色纸而已,人类只是被圈在其中的可怜虫,是祂的食粮。
没有人知道恩斯那晚使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了什么。
所有知情人都死了。
生态球通篇都是一个疯子不着边际的疯语,但最先崩溃的就是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它把早有苗头的“天文自杀”现象扩大无数倍,一发不可收拾。
无论是千年来传承的知识,又或者是经考察挖掘、修补的灾前物证,都说明灾前公元纪的人类是能够离开深蓝星、探索神秘的“宇宙”,但新纪元人类离不开。
就像是被圈在深蓝星上,隔绝与宇宙的一切联系,冲向宇宙的后果有二:成为灿烂盛大的烟花和失去全部音讯,前者还好,后者是消弭得连渣都不剩。
“不要离开。”
据说这是冲向天外的最后一位先驱留下的,基于这句话有引发了人们的无数思考,有些让人脊背发寒。
当然方年不信这个,就和遭遇黑洞后茫然间他判断自己还在深蓝上一样,冥冥中他能感知到深蓝,或许网络上的深蓝星拟人是人们调侃的段子,不过方年总觉得深蓝真的有意识,说的玄一点叫天道。
比起人类的瞎猜,方年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起码目前他还未感知到深蓝意志这个层次的恶意。
依照王页的前后行为,他说的恩斯天文雪崩并非半世纪前的那个,而是三年前兴起的新?恩斯天文雪崩。
起因是三年前的一场流星雨。
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天边亮起白光,光线密密麻麻连成一片,遮蔽成天幕,将黑夜点成白昼。
持续十分钟才消退。
人们叫它天幕流星雨。
当时方年正在刷“一拳差点打死爹”的成就,只赶上流星雨的尾巴。
天幕流星雨饱受关注在于它之后的状况——自它以后,深蓝星没有了星空。
原本不甚繁密的星空和雷打不动的钉子户月卫消失了。
没得非常彻底。
人们慌着慌着就习惯了,说实话除了天上单调一些也没啥影响,炎夏的把控下成年人该加班加班,学生依旧要通宵补作业创造奇迹,第二天太阳照样升。
别提什么潮汐引力什么的,那是公元纪的科学,管不到新纪元的深蓝星。
星空和月卫的消失,就像撤去深蓝外的幕布,像深蓝给自己换了个皮肤,祂可能想换个朴素点的。
所以恩斯天文雪崩不知为何,又被翻出来了,引起网友多次讨论,键盘打得噼啪响,网络上刀光剑影,你来我往。
《生态球》当一篇中篇小说看还是很有意思的,冷静下来从现实角度看其实很粗糙,十成文章八成猜想。
所以叫它骗局。
“我还以为你会谈天幕流星雨。”顾明义说道。
“流星雨也行啊,这俩差不多”王页顺势问,“你们觉得天上的是壁纸还是真有这么多星星?”
“总感觉有点别扭。”他伸手指着高悬的月:“尤其是那个,肯定不是咱们的月卫。”
“应该是影像一类的东西吧。”顾明义不太确定地说:“总不能都是真实的星体…好像也不是没可能有些其他东西。”
方年是看星星看得最多的,他一口喝完剩下的肉汤,说:“假的。”
“星星是假的,它们没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