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财报的事情,众说纷纭,当然是大部分反对。
大明的官员经不起调查,十个能查出十一个有问题。
他们自然是不敢让财报公开,所以极力的反对。
但是!
任何时代,都有一种叫做清流的东西。
他们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家里穷的饭都吃不起,还要自诩清正廉洁,更是以清贫为乐。
这种人有空谈误国的可能性,但是同样也是腐朽的大明这艘船上,为数不多的,还算干净的人。
张山风仅仅挑了个头儿,就冷眼看着这些清流,言辞锋利的与大部分朝臣周旋。
最终,朱佑樘受不了,这种毫无意义的争执。
他决定,在京城附近开始试行。
这时候,张山风终于跳出来,谏言道:“陛下,关于试行的州府,臣推荐不宜太多,亦不宜太少!
臣以为,五个就差不多了!
臣愿做先锋,从琼州府开始。
然后由南向北,分别公开琼州、苏州、应天府、扬州以及顺天府。
挑选富足之地,彰显国威,震慑宵小。”
不用说,反对开始!
“臣反对!
应天府和京城的财报,绝对不能公开。
苏州、扬州乃大明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更加不能公开!”
苏州有多重要?
这个很多老百姓不清楚,只知道很富裕。
那么列出一个数据:大明有十分之一的赋税,来自苏州一个府!
一个府,比很多省的赋税还多!
所以!
苏州的知府,不是布政史能决定的!
苏州知府的提名是内阁,任命需要皇帝点头,有直接向内阁,甚至皇帝禀报的权力!
有些是布政史都没有的权力!
妥妥的,后世直辖市的概念!
“臣亦反对,此举无疑是暴漏我大明国力,将自身弱点,毫不遮掩的示之以敌!”
“臣也反对……”
没有任何意外,几乎大殿之上,就没几个人同意。
这一次,连清流也不说话了。
他们认同公开财报,但是公开哪些,他们并不关心。
所以,现在轮到他们看戏,坐观张山风一人独对上千官员。
张山风正准备再来一套组合拳,展开反击。
朱佑樘却止住了所有人:“既然诸位反对,而张爱卿坚持。
那么,朕来做这个决定!
苏、扬取其一、两京取其一,再补上两府。
不过,朕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全都选富庶之地。
这样百姓会有误解,以为大明很富庶,各地稍有小灾,就会要求减免赋税。
朕认为,剩下的两府,可以选比较穷的州府,以体现真实性!”
大殿终于统一口径,只存在唯一的声音:“吾皇圣明!”
然而,要选哪两个穷旮旯?
首选:云贵!
于是,第一个目标,他出现了:临安府!
千万别以为,这里的临安是南宋的都城。
那个曾经富裕得一塌糊涂,人人醉生梦死的浙江临安。
洪武十五年,大明就将云南的临安路,改为临安府。
所以,这地方是穷的一塌糊涂,四周不是土司,就是安南人,穷的掉渣。
甚至,临安居民还经常要跟安南,为了几亩田地,怼起来的那种。
第二个州府,众说纷纭。
有人提议,同样也穷的掉渣的广西;
有人提议,云南的难兄难弟贵州;
也有人提议,远离京城,道路崎岖的川中之地;
更加有人提,议流民聚集之地——荆襄。
各式各样的提议,现场陷入纷乱。
朱佑樘突然出言:“京城附近的保定府,虽然紧邻京城,但是百姓依旧贫穷。
田地多为皇亲国戚占据,百姓居无定所,食无可仪,诸位以为保定府如何?”
安静!
非常安静!
保定府穷?
扯淡!
就在京城边儿上,有啥好东西,都能进京卖个好价钱。
妥妥的生活成本低,买卖收入高,你搁那儿说穷?
但是!
不少皇亲国戚,都在那里置办田产,你说穷不穷?
当然穷!
皇亲国戚这帮人,仗着是皇帝的亲戚,将购置的田亩租出去,雷打不动的租金。
哪怕是朝廷下旨免除赋税,天灾人祸,也从来不减半分租。
再加上,他们想方设法的,从老百姓手上,将剩余的田地给坑过来。
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保定府钱粮大量外流,几乎全部流入皇亲国戚之手。
老百姓辛苦劳作,依旧温饱都不够,每年很多佃户变为流民,涌入京城。
朱佑樘此举,自然是表明了,想要整顿皇亲国戚的想法。
所以,一众官员选择沉默。
现在,他们一句话都不说了。
您要整顿您的亲戚,那是家事。
我们就看看,不掺和!
结果很快就定了:琼州,南京,扬州,临安,保定。
显然,官员们极力的避开京城和苏州。
这里面有多少龌龊,不言而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朱佑樘和张山风都没有纠结。
一口气,吃不出一个胖子。
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就在所有心怀忐忑的官员,心头的刀终于放下的时候,又被一记重锤轰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