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颖回到自己房中,还一直在思索着今日之事:
先是国子监的四门馆学,再是偃师县衙,如今又是上东乡,如此,应当不会是巧合了……这李兴垣等人遭遇的桩桩件件之事,果然印证了我之前隐约的想法……
长孙颖取出龟甲,想要占上一卦,却忽然发现自己竟是一直不知李兴垣所寻到底是何物,而后,她便决定将疑问留藏在心中,待日后时机成熟时,再去探寻。
转一日,李兴垣早早去给耆老问安,并提起了要在上东乡寻人之事,要去各村查询典簿。
耆老也痛快地答应了,给李兴垣写了五封介绍信。
而后,李兴垣便就查找何人,仔细思索了一番:
首先,此人知道玉玺的位置,想必是知道那诗句,父王信中所言,那诗句只有当年昭宗皇帝的王子们知道,那此人不是王子们其中一人,便是王子们最亲信之人……父王信中说他大哥尚在世间,难道是与大伯有关的人?
第二,此人能将玉玺从皇宫中带出,还能将木牌又放回去,想必是在朝为官之人,可能是哀帝时期朝廷之臣,也可能是梁人的朝廷,若是梁人的朝廷为官,那现在依然可能在位,然而,此刻所指上东乡,莫非是告老还乡或是卸甲归田?想必年龄大了,才会回乡吧……
最后,此人先是去了国子监,又去了偃师县衙,最后回到上东乡中……这其中缘由便不得而知了……
之后的一个月,李兴垣与欧阳震山拿着介绍信跑遍了五个村庄,翻查了户籍典簿,寻找年岁较大之人的所有信息,最终,查找出了六十余人,符合年龄较老且曾在皇宫任职过的条件,就连给皇宫送菜的鲁伯也记录了下来。
李兴垣将这些人的信息一一抄录下来,成了一册。
然而,年根将近,李兴垣与欧阳震山便决定先回洛北村耆老家过个年,过了上元节,再去逐个拜访名单上的这些人。
年三十晚上,耆老一家与李兴垣四人,一同饮宴,准备熬年。
众人享乐之间,唯有耆老一人有些闷闷不乐,只因其长子长孙聪未能及时赶回来一起熬年。
梁,龙德三年,正月初一。
子时一过,李兴垣、萧恒、欧阳震山向着耆老夫妇拜了年,之后便返回了学堂中休息。
耆老夫人见耆老仍有些心不在焉,也劝了劝,二人这才去休息。
初一早晨,李伯打开耆老家大门,扫扫门前之地,远远见一匹白马缓慢向着这边行来。
待那白马行至近前,李伯越看越觉得眼熟,最终,他确认了那便是自家少爷的马。
李伯慌忙向马背上看去,只见一人白衣白袍,虽穿着鳞盔、鳞甲,但依然看得出他那满身的血污,而他整个人似是被捆在了马上,给人的感觉几乎是奄奄一息。
那马走到门口便停住,接着前腿跪地,后腿打弯,便卧在地上。
李伯上前仔细一瞧,心中一惊,立即回院中找耆老禀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鲤侠道请大家收藏:鲤侠道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