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处古寺,已无人烟,寺内应是年久失修,
比较破烂。
不过地方颇大,兄弟们应当能够全部住下。”
“嗯,辛苦了,小五。”
男子脸上露出笑意,
随即挥手向后高喝,
“弟兄们,再加把劲!
到了地方,咋们再好好的喝上一顿!”、
“好!听三镖头的!”
“驾!”
“驾!”
……
“世兄,这科举考试可是越来越难了啊,
不仅‘五经’加入了儒法经义的探讨,
就连‘四书’之中,诗词都变成了三首,
文只剩下一篇,
再有经史、时务策,
依旧是与儒法相关。
这日后不会全部转变成儒道之法吧。”
一名身穿白色儒服,头戴方巾,
身背箱笼的书生脸上带有抱怨之色的,
朝着中间的一人道。
而另一边,
同样打扮的书生也是面带忧愁之色,
“去年府试算是中等,
如此才有机会前来参加今年的乡试,
不过听说人数众多,
增补的录取名额却是没有多少,
今年,愚弟估计是无望中举了。”
说完,男子脸上带有羡慕,钦佩之色望向身旁之人。
徐正松,府试之中的第三名,
虽然没有茂才的名头,
但也是秀才之中的有学之辈了。
“呵呵。”
徐正松听了两位同伴的抱怨,
随即抬头望了望晴空万里的天穹。
开口缓缓道:
“两位贤弟应当知晓,
自齐王得儒道之法,陛下颁行天下。
至今也不过四年,
但却使吾等文人士子有了另一条大道。
如今,科举还犹如前朝,只为做官吗?”
话落,
两人沉默不语,心中深思。
“天运三年,朝廷下令开恩科,
忽有举试之时,天降才气,
有人得天授才气灌顶,从而文位突破。
此点,两位贤弟应当有所知。”
两人默不作声的点点头。
“可之后拜夫子庙时所出现的事,
才是震惊天下啊……”
徐正松眼中闪过希冀之色。
他们那一科,
通过府试之后,前往夫子庙拜谒。
当结束拜谒之后,
瞬间,天降才气光柱,
除了个别两名士子,
其余之人,
皆在旦夕之间,
受到才气灌顶,然后体内的才气,
尽皆由原本的薄雾之像,
变成才气如丝,
之后,又变为才气如针。
原本一介白身,
未有文位的书生学子,
却在短短时间之内,
受到才气灌顶,
从而突破秀才文位!
此事一出,
一府之人,尽皆大震。
随即纷纷去报,
送往京都。
但之后,
天下众人却是了解到,
不仅仅是一府之地,
整个大明儒法所传习之所,
有科举开考之地,
在拜完夫子庙之后,
尽皆天降才气,
诸多学子,文位在半日之间提升到秀才!
这可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奇异之事!
顿时,朝野上下一片沸腾,
民间士林,也是议论纷纷!
众人恍然,
原来还可以这样提升文位!
一时间,科举之路引得更多的文人学子,
开始趋之若鹜。
由下到上,
天下学子文人的想法就是,
既然科举能够直接被才气灌顶,突破文位,
那就让朝廷每年多扩几个名额就是。
如此,翰林大儒,礼部尚书,
内阁辅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