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玄幻魔法>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346章 被制度封印在土地上的明朝资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6章 被制度封印在土地上的明朝资本(2 / 2)

第一阶段始于15世纪,由土地资本主导。

因毛纺织业需求激增,养羊比传统农业利润更高,地主强制改变土地用途。

传统封建贵族最初通过暴力驱赶佃农,将公有地和份地改为牧场。

新兴乡绅通过购买土地或议会法案圈地,成为农业资本家。

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无产者,为工业革命储备劳动力。

这一阶段使农业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但尚未与工业资本直接联动。

第二阶段始于17世纪,商业资本开始介入,推动土地市场化。

欧洲市场对英国羊毛的需求,促使商人向地主施压扩大生产。

地主开始按市场需求经营土地,推动土地资本商业化。

伦敦商人投资羊毛贸易,刺激地主进一步圈地。

羊毛中间商通过预付款控制农村生产,形成“外包制”。

这一阶段的圈地运动从“养羊”扩展到“商品化农业”。

农村经济被纳入全国市场网络,为工业资本积累原料和资金。

第三阶段始于18世纪,金融资本与议会圈地法案推动农业革命。

银行与投资者提供贷款支持大规模圈地。

议会通过《圈地法案》将传统习惯法土地权变为私有产权。

金融资本的渗透使土地成为可抵押资产,吸引城市资本投入农业改良。

议会法案降低交易成本,加速土地流转,使产权明晰化。

这一阶段使农业革命完成,为城市提供充足粮食和原料。

土地资本与工业资本正式融合,地主开始投资运河、纺织厂。

英国的特殊性在于土地资本未被锁死在封建关系中,而是通过市场化和金融化,成为工业资本的跳板。

反观明朝,土地资本吞噬了其他资本形态,导致社会经济僵化。

跟明朝的土地兼并一样,英国的圈地运动最初也是由土地资本发起的。

但明朝的土地资本家,也即士绅地主兼并土地只是为了最大化地租。

除了成为佃农,他们没有为失地农民准备好任何其他退路。

所以失去土地的农民要么成为佃农,更多则沦为流民,最终成为农民起义的生力军。

而代表英国土地资本的传统封建贵族和新兴乡绅圈地,却是为了最大化毛纺业利润。

在圈地之前,他们早就为失地农民准备好了毛纺织业的大量岗位。

当明朝的商业资本在向土地资本回归,或转化为官僚资本时,

英国的商业资本却在推动土地资本向商业资本转变,使农业开始商品化。

当明朝的金融资本通过高利贷推动土地兼并,使小农、小地主、小生产者因借贷而破产时,英国的金融资本却在推动农业革命。

该如何措辞,才能把这些道理给这个时代的明朝人说清楚呢……

好不容易理清了明朝工业化失败的原因,李国助却又陷入了新的苦恼之中。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