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书网>玄幻魔法>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第239章 二十年后(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9章 二十年后(一)(2 / 2)

每年暮春时节,两千名毕业生身着象征学成的紫绶青衿,意气风发地走出书院——他们中有的投身仙军卫国,有的深入秘境探寻,有的则留在书院传承衣钵,如星火般散落在皇朝各地,照亮皇朝的未来。

说起传承,不得不提那个曾在书院角落追着蝴蝶跑的小铃铛。

当年扎着双髻、总把银铃系在袖口的小女孩,如今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铃铛大人。

她的成长堪称书院的一段佳话:

幼时因聪慧被孟丘破格收入门前,从识文断字到修行“纳气诀”,从研读《灵植百解》到参透《符道精义》,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机遇。

如今的她,一袭月白长裙间亦悬着一串银铃,只是那铃声不再是孩童的玩闹,而是蕴含着道韵的法器之音。

铃铛凭借适道初期的修为,她成为书院最年轻的讲师之一,主讲《凡人修仙基础》课程,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让初入仙途的学子茅塞顿开。

在独孤书院的修行体系中,"正气道"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凡人叩问仙道的漫漫长路。

身为孟丘亲传弟子的铃铛,所悟之道正是这"正气道",她周身萦绕的浩然正气仿若实质,化作流动的光晕,于举手投足间彰显出刚正不阿的道韵。

这种源自天地间的至刚之气,在她的运转下井然有序,既非单纯的灵力堆砌,亦非玄奥的法诀推演,而是以心性为基、以德行为力,在修心与践行中凝聚而成的独特道途。

孟丘作为书院的精神领袖,以其高瞻远瞩的视野为凡人学子擘画了清晰的修行蓝图。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书院内没有灵根的凡人弟子,大多将"正气道"奉为圭臬。

这条道路摒弃了传统修仙对灵根资质的严苛要求,转而以"养吾浩然正气"为核心——从研读《正气经义》领悟仁善之道,到在晨露未曦时于演武场习练"正心剑诀",从深入市井帮扶孤寡以修善念,到结伴清缴邪祟以壮胆魄,学子们在一言一行中雕琢心性,让浩然正气如同根系般深植丹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种修行无需依赖珍稀灵材,只需以志为引、以行证道,故而成为凡人叩开仙门的通途。

当然,孟丘的治学之道向来包容万象。书院虽以"正气道"为凡人修行的主流方向,却也绝非桎梏。

若有学子在修行中展现出独特禀赋,能另辟蹊径者,书院亦会倾尽全力栽培。

曾有寒门子弟王学,在研习符道时偶得灵感,将正气与草木灵气融合,竟自创出能净化邪祟的"青梧符";亦有渔家女阿苑,在观潮时领悟水之柔德,于正气中融入水性圆融之道,最终走出一条刚柔并济的新路子。

孟丘常言:"道如江河,各有其源,亦各成其势。凡人修心,贵在至诚,诚之所至,自能与道相通。"

如今的独孤书院,"正气道"的修行者已形成蔚为壮观的气象。

每当朝阳初升,万余名学子齐诵《正气歌》的声浪直冲云霄,浩然正气凝聚成金色云霭,笼罩着整座学府。

而在这整齐划一的修行浪潮中,那些勇于开拓新道的身影,恰似江河中的礁石,虽逆势而立,却激荡出更绚丽的浪花——它们共同构成了书院包容并蓄的修行生态,让"凡人亦可成仙"的信念,在浩然正气的吹拂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每当暮色降临,书院的藏书阁便亮起暖黄的灵灯,孟丘常负手立于阁顶,望着庭院中修行的学子们若有所思。

而独孤威瀚则会在演武场巡视,听着铃铛授课的声音飘来,偶尔露出欣慰的笑意。

这座由智者与强者共同守护的书院,正用知识与武力编织着皇朝的未来,让“适道”之境不再是少数人的空想,而成为万千学子可触及的星辰。

喜欢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请大家收藏: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