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局的玻璃门反射着刺眼的阳光,龙安心眯起眼睛,看着自己的倒影——褪色的格子衬衫、沾着泥点的牛仔裤,与这座贴着大理石瓷砖的政府大楼格格不入。他下意识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后悔没听吴晓梅的话刮个胡子。
"老龙!"
赵志强从旋转门里快步走出来,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左手还端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他比上次见面胖了一圈,肚子把衬衫撑出了一道明显的弧线。
"等很久了?"赵志强拍拍龙安心的肩膀,"刚开完会,妈的,省里来了个检查组。"
龙安心闻到他身上飘来的古龙水味,混合着咖啡的苦涩。"没多久,"他指了指工商局对面的小茶馆,"去那儿说?"
茶馆里冷气开得很足,龙安心一进门就打了个喷嚏。角落里,两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玩手机,头都没抬一下。赵志强选了最里面的一张桌子,用纸巾仔细擦了擦本就干净的桌面。
"情况有点复杂,"赵志强压低声音,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个文件夹,"你先看看这个。"
龙安心翻开文件夹,第一页是"林氏生态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他的目光直接跳到法人代表那一栏——"郑伟明",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这人是林妍老公?"龙安心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
赵志强点点头,翻到下一页:"郑伟明,38岁,省城郑家的二公子。他爸郑建国是省政协副主席,去年刚退下来。"他啜了一口咖啡,"林妍是他第三任妻子,结婚才两年。"
龙安心盯着企业基本信息表上的注册资本——五千万人民币。他想起在广州工地上,林妍总抱怨城中村的出租屋太潮湿,说她闺蜜嫁了个本地人,住上了珠江新城的公寓。
"他们公司主要做什么?"
"表面上搞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赵志强从手机里调出几张照片,"实际上靠拿政府补贴和土地转手赚钱。你看青阳镇这个'有机茶园',批的是农业用地,拿到补贴后就改成了度假别墅。"
照片上是一片豪华的仿古建筑群,龙安心认出了其中一栋——上个月朋友圈里刷屏的网红民宿,一晚上要价三千八。
"他们为什么盯上凯寨?"
赵志强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你们那个紫米,硒含量是普通米的七倍对吧?"见龙安心点头,他继续道,"郑伟明去年投资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专门研究富硒作物的抗癌成分。他们需要稳定的原料基地。"
龙安心胸口发闷。他想起老茶坪上那些抽穗的紫米,每一株都来自务婆葬礼上撒下的种子。现在有人想把这些变成实验室里的提取物,装在胶囊里卖给癌症病人。
"还有,"赵志强滑动手机屏幕,"林妍现在是林氏集团的公关总监。青阳镇那个项目就是她负责搞定的当地政府。"
龙安心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他记得林妍最讨厌农村,有次跟他回县城,抱怨厕所里有蜘蛛,连夜叫车回了广州。
"所以这是她的主意?来凯寨搞项目?"
"难说,"赵志强耸耸肩,"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我查档案时发现个有趣的事。你们合作社注册'云雾之上'商标时,林氏集团曾提出异议,说这个名字和他们旗下的'云上茶园'太相似。"
龙安心皱眉:"什么时候的事?"
"去年十一月,"赵志强翻出一份文件,"异议被驳回了,因为你们先注册的。但签名的人是林妍。"
龙安心的茶杯停在半空。去年十一月,正是合作社最困难的时候——烘干机起火,订单被退,吴晓梅因为连夜赶工发了高烧。而林妍,在试图掐断他们最后的希望。
"现在怎么办?"他听见自己问。
赵志强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个牛皮纸袋:"这是我复印的林氏集团在凯寨项目的内部文件。他们计划把老茶坪在内的三百亩梯田改造成'苗族文化体验园',配套高端民宿和SPA会所。"
龙安心快速浏览着文件。在投资预算一栏,土地补偿款仅占总投资的3.5%,而宣传推广费用是它的六倍。最后一页附着张效果图——梯田被改成了整齐的茶园,中间立着几栋玻璃房子,图上还P了几个穿着"改良版苗服"的模特在摆拍。
"这合法吗?"
"灰色地带,"赵志强叹气,"他们走的是'土地提质改造'程序,把你们的紫米田定义为'低效农田'。县里已经原则上同意了。"
"村民大会呢?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这就是最绝的地方,"赵志强打断他,"他们引用《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4条,说苗族习惯法没有书面文本,不能作为土地权属依据。所以直接跳过了村民表决环节。"
龙安心攥紧了拳头。他想起了务婆生前常说的话:"汉人的法律写在纸上,苗家的规矩刻在心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办法阻止吗?"
"除非能证明那块地有特殊文化价值,"赵志强压低声音,"或者..."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能找到林妍,走个后门。毕竟你们..."
"不可能。"龙安心斩钉截铁地说。
赵志强耸耸肩,把文件收进公文包:"随你。不过老同学劝你一句,别跟郑家硬碰硬。他们去年搞青阳镇项目时,有个村民带头抗议,现在还在医院躺着呢——'意外车祸'。"
走出茶馆,烈日当头。龙安心站在工商局门口,掏出手机想给吴晓梅打电话,却发现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全是合作社的号码。他正要回拨,一条微信弹出来:
"阿心哥,电视台的人来了,说要采访紫米田的事。梅姐让你赶紧回来。——小满"
回村的班车上,龙安心一直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山峦。赵志强的话在耳边回响:"林妍现在是林氏集团的公关总监...去年十一月...签名的人是林妍..."
他突然想起分手那天的情景。广州暴雨,他在工地宿舍收拾林妍落下的发圈,电话响了。"我妈在老家给我找了个公务员,"林妍的声音混着麻将声,"你连首付都拿不出,我们不会有未来的..."
班车一个急刹,打断了回忆。前排的小孩撞在前座上,哇哇大哭。龙安心这才发现自己的T恤后背已经湿透,黏在座椅上发出轻微的撕裂声。
合作社门口停着一辆印着"黔东南电视台"字样的采访车。龙安心刚下车,就被吴晓梅拉到了一边。她今天穿了那件靛蓝色的苗衣,头发盘得一丝不苟,耳垂上挂着小小的银蝴蝶——是他去年在州里买的生日礼物。
"省台来了两个人,"吴晓梅语速很快,"说是要做乡村振兴专题,但我看他们一直在拍梯田上的图腾旗,还问了很多关于'遗址'的问题。"
龙安心心头一紧:"你告诉他们陶片的事了?"
"说了,但他们好像早就知道,"吴晓梅皱眉,"有个女记者直接问是不是瑶族祭祀遗址。"
这太巧合了。龙安心刚发现陶片上的瑶族纹样,电视台就来问这个?他想起赵志强说的"林妍是公关总监",胃部一阵绞痛。
"人在哪?"
"会客室。阿公在应付他们。"
会客室里,阿公正用苗语夹杂着生硬的普通话,向两个记者讲述苗族古歌里的创世故事。龙安心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女记者——三十出头,精致的妆容,手里拿着最新款的iPhone。她旁边是个扛摄像机的年轻男人,T恤上印着某摇滚乐队的logo。
"这位就是我们的龙经理,"吴晓梅介绍道,"合作社的创始人。"
女记者立刻站起身,伸出手:"李婷,省台《乡村新视野》的。这位是我们摄像小王。"
龙安心握了握她的手,触感冰凉滑腻,像握着条鱼。"听说你们对我们的紫米感兴趣?"
"是的,"李婷笑容甜美,"我们接到观众爆料,说你们这里发现了古代遗址?而且,"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和瑶族文化有关?"
果然。龙安心看了吴晓梅一眼,后者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只是些陶片,"龙安心平静地说,"还没请专家鉴定。"
"能带我们去看看吗?"
"恐怕不行,"龙安心指了指窗外,"下雨了。"
确实,远处山峦已经蒙上了一层雨雾。李婷显得有些失望,但还是坚持问了些关于合作社的问题。龙安心注意到她特别关心"土地权属"和"政府批文",而对紫米种植技术只是敷衍地问了几句。
采访结束后,龙安心坚持要送他们到村口。雨已经下大了,吴晓梅塞给他一把黑伞。
"龙经理,"临上车前,李婷突然转身,"有人托我给您带句话。"
龙安心握伞的手紧了紧:"谁?"
"'山不转水转',"李婷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她说您会明白的。"
车窗摇上之前,龙安心看到李婷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林氏集团"的logo。
雨越下越大。龙安心站在村口的古枫香树下,看着采访车的尾灯消失在雨幕中。"山不转水转"——这是分手那天他对林妍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时她冷笑了一声,说:"别自我安慰了,山不转水转是因为水往低处流。"
回到合作社,龙安心发现吴晓梅正在仓库里整理绣片。雨声敲打着铁皮屋顶,像无数细小的鼓点。
"他们不对劲,"龙安心直接说,"那个女记者是林妍的人。"
吴晓梅的手停顿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她带的话。'山不转水转',是我和林妍分手时说的。"
吴晓梅慢慢卷起一幅绣了一半的星辰纹,银针在她指间闪着冷光。"所以...她是来示威的?"
"更像是试探,"龙安心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林妍想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有多少底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吴晓梅突然抬头:"那块陶片...真是瑶族的?"
"应该是。纹样和务婆留下的那本'天书'里的符号很像。"
"那就麻烦了,"吴晓梅咬了咬下唇,"如果是瑶族遗址,按《文物保护法》,土地就要收归国有。我们连合作社都保不住。"
龙安心心头一震。他没想到这一层——如果证明老茶坪是瑶族遗址,作为苗族村寨的凯寨反而会失去对那块地的使用权。好一招借刀杀人!
"得找专家鉴定,"龙安心思索着,"最好是既承认它的文化价值,又不至于被收归国有的那种..."
"务婆的养女,"吴晓梅突然说,"她在州民委工作,懂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