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棣看着费段庸送上来的名单,不禁一愣。
这其中经过了费段庸和各部堂官们的一致决定后的名单。
可以说是断无什么派系存在,不光费段庸的门生故旧是一个都没有,甚至还有不少是曾经前朝留下来的官员。
这些人在历年吏部的考核之中全都是处于良等和优等,只是因为前朝的管理制度相对混乱,以至于这些人一直不曾登堂入室。
甚至其中的官阶最高之人,也仅仅是太守。
周棣看着手里的这份名单不禁狐疑的开口说道:“老师,据我所知你门下之人几乎都是青年才俊,这些人有的要么在翰林院继续读书,要么有的人翻译各类书籍,可以说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却是为何不见他们出来?”
费段庸眉毛一挑,面不改色的开口说道:“他们还尚缺少历练,而且各地还有候选官员都等了好几年了,一直在等着这个候补的缺,陛下可曾知道十年寒窗苦读,带来的是什么?”
周棣略微思索了一下道:“金榜题名,本来就是人生乐事中的一件,不光可以光耀门楣,而且还可以从此以后跨越阶层。”
“若是在殿试之中被朕选中,则可以进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如此一来也就为将来登堂入室打下了基础,未来有可能是我大周的某位大学士也说不定。”
“可以说是如同鱼跃龙门一样,只要跨越过了这个门扉,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被周棣这么一说,就连周棣自己都觉得,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可是接下来,却看见费段庸神色一凛,淡淡的开口说道:“陛下所说,全都是好的方面,可是还有陛下不知道的另外一方面。”
“哦?”
被他这么一说,周棣立刻来了兴趣。
虽然他是个穿越过来的人,在穿越之前也酷爱历史,也看过不少名人传记,可是对于这科举之中的内幕,却是知之甚少。
“老师请讲。”
周棣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其中缘故。
下一秒就看费段庸缓缓的开口说道:“陛下不曾知道的是,那些二甲甚至是三甲之中的学子,究竟是何等模样。”
这一点,周棣的确不知道。
只看费段庸坐在周棣的下首,老奴江福海看见这师徒二人要促膝长谈,也立刻命人准备好了茶水和点心。
就这样,在周棣的前线军营之中,中军帐之内。
费段庸缓缓的开了口道:“这些人在考中功名之前,千里迢迢到了来到京都,陛下可曾知道,想要参加这三年一度的春闱科举,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家族都能够承受的。”
“纵然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来的要更加公平,既可以打乱世家大族的门阀垄断,又可以为陛下选入那些寒门的学子,可以让他们也有登堂入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