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则却并不是如此。”
被费段庸这么一讲,周棣立刻紧皱着眉头,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科举制已是当下最为能选拔出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违和还是不甚公平?
果不其然,随着费段庸的科普,周棣也渐渐的了解了科举制的弊端。
原来历代王朝虽然都推崇科举制,可是这科举制之下,却是有一条隐藏的内幕。
也就是说想要参加科举之人,首先必然要在本地参加最为基础的乡试,乡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是当地的户籍,而这户籍从何而来?
必然要有在本地属于自己的房子。
虽然周棣是一个穿越者,可是上千年的时间下来,所有事情的本质竟然都如出一辙,当真是成也房子败也房子!
尤其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宋代,想要参加科举那就更不得了了,不但要有本地的户籍和房屋,甚至还要有本地县令的推荐信,若是没有这一道通关门扉,想要科举怕是难如登天。
既允许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参加科举之人,与此同时也将另外一扇大门关闭,让这个世界的精英阶层远远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
这些精英阶层之人的数量,实际上一直都保持着一个数量级,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级,就会形成大量的文官集团,然而这些文官集团因为来自于不同的地带,故而会出现几个颇为强横的集团。
这对于皇帝的统治而言,既是好事,又并非完全是好事。
自古以来文官集团跟皇权之间,总是要有一方要胜利才行,当文官集团的数量太过庞大,纵然皇帝再有作为,也总是逃脱不了那灭亡的命运,就比如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东林党,正是其中最大的反例。
“这样做的好处时,可以限制文官集团的无限膨胀,将其制约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可是这对于真正的底层人民并不公平。”
费段庸喝了一口茶,这才眯着眼睛缓缓的开口说道:“陛下可知道为什么那些寒门学子会被称之为寒门?”
关于这个,周棣倒是听说过一些。
之所以他们会被称之为寒门,就是因为他们在寒门之前,曾经也是世家大族,只不过是经过了几代人之后,这原本的贵族门阀变得落魄了,丧失掉了身为统治阶层之一的某种权力。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人依然在当地拥有着不少的田地,拥有着不少佣人,甚至可以称作为当地的豪强也丝毫不过分,他们所失去的不过是头顶上的这份功名罢了。
一旦家族之中有人可以再度崛起,考中了功名,那么整个家族会为了此人倾斜所有的资源,使其再度成为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豪门贵胄。
如此一来,这所谓的科举制,也不过是这些拥有着田地和庄园的曾经的贵族们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而已。
起起落落,本为人世间的基本规律。
可是谁能想到,那些真正处在底层的人,却根本没有起起落落的条件作为支撑,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艰难的在泥泞之中往上爬,绞尽脑汁也要稍稍的改变一下困苦的环境而已。
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就只是更改一下这种情况,却不能迈出属于底层人的那一个阶层!
喜欢废太子登基,大周第一暴君!请大家收藏:废太子登基,大周第一暴君!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